联系方式

地址: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镇花园村花园大厦    邮编:322121

传真:0579—86270288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花园新闻>把脉问诊乡村振兴 建言献策共同富裕 东阳籍“三农”专家同台对话

把脉问诊乡村振兴 建言献策共同富裕 东阳籍“三农”专家同台对话

发布时间:2021-09-26 点击数:5429

把脉问诊乡村振兴

建言献策共同富裕

东阳籍“三农”专家同台对话

中秋迎君归,共商家园事。920日下午,作为第三届世界东阳人发展大会系列活动之一——“乡村振兴·共同富裕”论坛在花园村举行,25位东阳籍“三农”领域专家学者纷纷为东阳市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出谋划策、共话发展。

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沈满洪、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校长杜兰晓、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数字农业研究所所长吕晓男分别就共同富裕、乡村旅游、数字农业作了主旨演讲。市领导胡勇春、虞乐生、楼国民、金德良出席论坛。

东阳市委副书记胡勇春在致辞时指出,今年5月,东阳入选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首批试点县市,“在新征程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集乡贤之智、聚八方之力”,希望专家学者充分发表真知灼见,为我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打开新思路、开辟新路径;持续弘扬东阳人“勤勇韧能义”五大特质,把更多的研究成果转化到东阳,把更多的人才和资源引入到东阳,积极投身家乡乡村振兴。同时,期待广大乡贤和社会各界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家乡发展,推动家乡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着力打造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东阳样板”。

论坛上,与会乡贤还围绕制约我市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发展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现场解答。

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沈满洪

以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乡村共同富裕

在第三届世界东阳人发展大会“乡村振兴·共同富裕”论坛上,沈满洪以《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乡村共同富裕》为题,从生态福利是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生态平等可以助推实现共同富裕、打通生态产品供求渠道促进共同富裕、让农民有权参与生态要素收益分配、以生态产权交易实现更高层次共同富裕等五方面,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助推共同富裕的观点,并提出了可行性的对策建议。

在沈满洪看来,共同富裕是不同区域的共同富裕,是城市乡村的共同富裕,是共同劳动的共同富裕,是物质精神的共同富裕,是制度保障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实质是共同福利,是‘两山’理念的非经济学解释。”生态福利是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富裕是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共同富裕。

“公共福利是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沈满洪认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正的公共产品,是人人可以共享的公共福利;而“恶劣的生态环境”是负的公共产品,是让人人都会遭殃的“公地悲剧”。生态面前人人平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福利的提高能够加快共同富裕的进程,生态福利的改善可以促进共同富裕程度的提高。”

沈满洪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需求不断递增。这其中,生态产品连接着乡村和城市,连接着农民和市民。通过建立通畅的生态产品供需关系,完善的生产环节保险机制和销售环节的信息甄别机制,加强营销环节的品牌建设,打通生态产品的供求渠道以促进财富的城乡转移,从而促进共同富裕。他表示,生态要素应纳入生产函数,让农民参与生态要素收益分配,做到在山靠山、在水靠水、在海靠海,不仅可以获得劳动收入而且可以获得要素收入,从而可以大大促进共同富裕。

最后,沈满洪表示,当前,生态产权交易的条件日渐成熟,基于生态资源使用的边际收益或边际成本的差异性,开展区域之间和企业之间的生态产权交易,将有助于促进社会福利增加,推动实现更高层次的共同富裕。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校长杜兰晓

打造乡村旅游“东阳样板”

“我们将致力于为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之‘村强、民富、景美、业兴、人和’的‘东阳样板’,作出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的贡献!东阳乡村,让城市更向往。”在第三届世界东阳人发展大会“乡村振兴·共同富裕”论坛上,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校长杜兰晓如是说。

20196月,浙旅院与东阳市政府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在乡村振兴、全域旅游、景区城建设、人才培养、文化基因解码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在杜兰晓看来,打造乡村旅游“东阳样板”,关键是要搞清楚乡村振兴“为”什么、“兴”什么、怎么“兴”。她说,中国在过去的20多年里,城市发展了,乡村衰败了;人口流失了,差距拉大了。“究其原因,就是三农问题和共同富裕问题。”基于此,2018年,中央正式提出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产业振兴。那么在产业振兴的过程当中,重要的手段靠什么?杜兰晓认为,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重要手段,能解决经济乡愁、文化乡愁、“三农”问题,最终借助旅游手段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近年来,东阳城乡风貌和社区建设,已经率先来到从量变到质变的“前夜”,进入“无人区”、驶向“新蓝海”。杜兰晓建议,一是要敢于变革、勇于超越,打造可感可及可体验的城乡风貌和社区场景。二是要做好顶层设计,谋定而动,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优势互补”原则,着力探索更加高效的“村村抱团共兴”机制。三是要因地制宜、文化引领,在乡村蝶变过程中,发掘最能表达地域气质的“底色”和“表情”,突出历史记忆、地域特色、乡土特点,防止千镇一面、万楼一貌。四是要稳中求进、共建共享,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杜兰晓建议,乡村振兴要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让事业发展有领头雁;始终坚持以民为本,让村民实现共赢共享;始终坚持文化为魂,让村庄留住乡愁乡韵;始终坚持产业融合,让战略决策落地落实。

杜兰晓表示,接下来,浙旅院将点面结合、特色发展与错位发展结合,力争结合精神文明高地建设,深化文化基因解码、精神家园建设、研学旅行等;结合数字化改革,加强未来系列建设;结合共建共享品质生活区建设,加强体育旅游和康养旅游及农文旅等领域合作;在“百县千碗”“东阳味道”“可食地景”乡村精品村建设等方面加强合作,努力实现新突破。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数字农业研究所所长吕晓男

建设智慧农田赋能东阳“三农”

“数字技术是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能创造价值。农业是数字资源最丰富的行业,农民对数字技术需求非常迫切,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手机是新农具,数据是新农资,直播是新农活,传统农业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未来农业则是面朝屏幕背朝数据。未来农业的发展总体来说有两个转变,一是科技强农方面由‘传统农业’向‘智慧绿色农业’的转变,二是机械强农方面从‘过度依赖人工’向‘以机器为主’的转变。”在第三届世界东阳人发展大会“乡村振兴·共同富裕”论坛上,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数字农业研究所所长吕晓男围绕数字农业及其高质量发展,为乡贤和嘉宾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课。

为什么要建立东阳智慧农田大数据系统?吕晓男认为,东阳耕地存在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后备资源贫乏等情况,而耕地数量与质量是粮食数量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安全与乡村振兴的焦点,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东阳市“三农”工作成果展示和管理决策创新的平台。建立东阳智慧农田大数据系统是浙江省数字化改革的需要,也是解决“种子与耕地”问题的实际行动。通过农田大数据系统,摸清耕地数量与质量及其存在的问题,可以让有限的耕地资源支撑东阳更高质量、更大规模的经济增长。

论坛上,吕晓男详细介绍了东阳智慧农田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农田信息“一张图”构建与应用、数字农田驾驶舱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管理、东阳市粮食生产功能区管理、粮食功能区“非粮化”管理等11个应用。11个应用各有功能与作用,比如粮食功能区“非粮化”管理应用,通过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整治的数字化管理,实现“非粮化”整治进展的实时上报,同时自动形成分级分区分类的整治台帐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报表比对、遥感监控,全面实现“非粮化”现状、整治与监管的智慧管理。

“打造智慧农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既是省农业数字化改革的重要工作,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必由之路。”在吕晓男看来,智慧农田能提高农作效率,解放农民的双手,提升大众幸福感,满足大众对品质生活的追求。在智慧农田建设过程中要重点以我市农田数据应用为核心,搭建市、乡镇、村三级监管体系,实现全市农田“建、管、用”的智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