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四部著作 聚焦花园村城 专家学者作家记者纷纷点赞“花园模式”
品读四部著作 聚焦花园村城
专家学者作家记者纷纷点赞“花园模式”
2021年,花园村共同富裕、小城市培育、乡村振兴、数字化改革等特色,引起专家学者、作家记者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了他们研究的鲜活对象以及笔下的聚焦亮点,纷纷点赞“花园模式”是农村未来前进的方向,让我们一起品读《共富 现代化的花园村》《乡村振兴领头人——中国榜样村书记》《中国乡村振兴示范村:花园村》《大国治村》等四部著作,畅谈花园村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解码花园村发展模式
《共富 现代化的花园村》一书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卢凤君领衔编著,通过对花园村这个极富首创精神、奋斗精神的中国名村发展历程的解码,来诉说改革开放40多年农村现代化和中国名村的发展是“创新在基层、智慧在民间" 的生动实践。
编著团队认为,花园村40多年的发展道路,以村域为起点,以基层为主体,践行着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体现了“和合共生”“和而不同”的文明观,“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发展观,“务实拼搏”“追求卓越”的奋斗观,“公平公正”“共富惠民”的群众观,“尊科重教”“智慧智能”的创新观,推动构建了乡村振兴共富发展的联合体、融治文明的新集体、高质循环的共同体、智服增值的综合体,主动创造了“村市城”一体的美好新花园。
编著团队还把花园村作为一种文明体、生命体、价值体的演化样板,综合运用田归结凝练比较、事件人物访谈、专难问题研讨、案例经典解析、因果演绎推理、模型分析模拟、场景模拟预测等多种方法构成的逻辑智慧方法体系,系统总结了以花园村为代表的中国强村名村引领、示范、带动发展的共性规律,深入探讨了花园村区别于其他发展模式的独特个性。
《共富 现代化的花园村》以讲述“小花园一大花园一泛花园”的变迁故事为载体,从经济、社会、文明、智慧的角度,多维度深入剖析花园村所揆索的乡村振兴之路,旨在为决策者提供改革创新突破的引领样板,为研究者提供启发深度思考理论研究的鲜活案例,为践行者提供转变理念创新思路的工作路径;是对花园村发展40多年的总结回顾,也是对花园村启动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和“村域小城市”试点的探索思考。
全书以“共富滋养新文明,现代托起大智慧”为主线,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共富文明花园,着重以事明理;下篇为现代智慧花园,强调以理析事;通过全景式、全生命周期、由浅入深地进行故事的呈现、经验的挖掘与理论的思辨,不断分析花园村“巨变之奇”背后的事理、道理、情理、法理、数理、哲理,以及将之全部联系起来的机理,进而分析其机制、体系、板块,以及形成的结构、秩序、功效,并基于此探讨花园未来的发展趋势,共同创设描绘花园的蓝图。
书写邵钦祥榜样力量
《乡村振兴领头人——中国榜样村书记》一书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劳动保障报》驻襄阳记者站站长、湖北文理学院客座教授、农村党建与乡村振兴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叶星历时三年多时间采写。全书约61万余字,共收录了30位全国榜样村书记的先进事迹,按照“发展集体经济创业史;如何改善民生;如何做好农村党建引领;如何做好乡村治理;如何发挥村书记模范带头作用”等五个部分进行编排。
花园联合党委书记、花园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花园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邵钦祥数十年如一日扎根农村建设农村奉献农村的榜样力量得到作者高度认可,并以题为《邵钦祥:“能人”治村 带来繁荣富裕》的近两万字人物通讯,分“穷则思变 大力发展经济村民增收”“改善民生 让全体村民过上好日子”“党建引领 ‘三治融合’全村稳定和谐”三大部分,讲述了邵钦祥作为农村基层带头人如何带领广大党员干部以及村民群众,践行“奉献、公平、公正、公开”原则,通过两次“一村并九村”走出就地推动农村城市化的花园之路,让花园人家家住新房、户户是小康、人人有保障,成为全国首个“村域小城市”培育试点。文章还以访谈录形式,畅谈了邵钦祥担任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初心以及选拔和培养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标准,解析了邵钦祥如何处理花园村和集团两者关系、如何提倡奉献精神带领百姓致富、如何以人民为中心解决百姓之所困等好思路好做法好经验。
作者在书中这样点评:花园村的人口、经济总量、个体私营企业家数及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国农村中屈指可数,非同一般。花园村没有什么资源。之所以能发展成现在的规模,关键是“传奇书记”邵钦祥的带领。邵钦祥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天资聪明、很有智慧、精明能干。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勤奋努力、吃苦耐劳、意志坚强、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探索,甘于吃亏奉献,他的思想境界是一般人做不到的。邵钦祥倡导的“生活保障靠集体,发家致富靠自己”发展模式,其实质就是:能人引路,带领大伙创业;发展集体经济,不断改善民生,走共同富裕道路。这种新型发展方式,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实际。此外,邵钦祥不断探索的“三治融合”是农村治理很好的创举,广大农村应好好学习、认真借鉴。
关注花园人乡村振兴
《中国乡村振兴示范村:花园村》一书由东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编辑部主编、资深媒体人严碧华所著,本书系“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乡村振兴示范村”丛书之一,2021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21年农家书屋重点图书推荐目录》。
“中国乡村振兴示范村”丛书选择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10个典型村庄,系统、全面地介绍其乡村振兴过程。典型村庄的选取兼顾地理区域、发展路径、奋斗历程等多方面,既有经几代人持续奋斗形成的富裕村,也有在精准扶贫中脱颖而出的脱贫村;既有区位优势显著的城郊村,也有大山深处的边远村,有较强的代表性,可以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多视角的参考借鉴。
丛书既详尽地叙述了每个示范村的发展过程,包括对村干部与村民思想、行为变化的细微描写,又对村庄发展的关键阶段、特殊环节的超常做法和成功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给出了各示范村乡村振兴过程的全景式展示。纵览丛书,一个个眼光独到、能力超群、公而忘私的村庄引领者的高大形象跃然纸上,一件件惊心动魄、事关生死大事的抉择过程展现在眼前。丛书文字生动活泼,叙事生动简明,启发性、指导性强。
《中国乡村振兴示范村:花园村》全书约25万余字,通过二十一个篇章,详细介绍了花园村的乡村振兴过程,内容侧重主要人物、关键事件的描写,真实记录了花园人的拼搏精神,系统总结出花园村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2011年,作者初到花园村就认为,花园是个村,但更像座城。在这里,农村与城市的区别荡然无存,相反,更多的城里人羡慕这里的生活。经过长达近十年的关注,作者对花园村领头人邵钦祥多年前所描绘的“以工富农、以工强村、全面小康、共同富裕”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2019年12月,浙江省政府批复同意《东阳市花园村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这意味着花园村在乡村振兴方面承担了新的任务,致力通过试点为浙江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提供经验和样板。作者表示,乡村振兴的范式很多,每个村有每个村的实际情况,很难说有可以复制的模板。但花园村有许多理念完全可以借鉴,希望通过梳理、研读、剖析花园村,能给其他地方乡村振兴些许参考。
研究花园式治村之道
《大国治村》一书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报告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金华市作家协会主席李英。该书为2020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紧紧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主题,聚焦“三治融合”的创新路径,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浙江省高水平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努力和成功经验。
作者采取长篇报告文学形式呈现,用“花开后陈”“顾盼塘里”“幸福花园”“下姜起舞”“文武上田”五个篇章,记录下亿万农民新的“乡土中国”的梦想。全书以敏锐的触觉、探索的勇气为锐意改革的农村基层干部塑像,为构建具有创新思维和针对性的乡村治理中国模式提供可借鉴和推广的样本,为基层农村补短板、促增收等方面的工作提供活教材。既能使读者感受到时代的潮流,感受到民间的智慧和力量,也让人能够跳出事件本身去思考我国乡村振兴的全景,让人看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希望。
“幸福花园”部分,作者通过花园村的往事、激荡的青春梦想、腾飞的翅膀、村庄里的都市等四个章节,真实生动地描绘了花园村,在领头雁邵钦祥的带领下,坚持走乡村工业发展之路,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产业结构,采用“村企合一、共同致富”模式,开创性地建立村级总工会,加强自治发展,在成功开发生物医药、红木家具等产业项目的基础上,努力开展文化建设和旅游产业,使过去“村名花园不长花”的花园村变成如今各业兴旺、花团锦簇、和谐富裕、一派繁盛的景象。
《大国治村》从“浙”里出发,展望全国,兼具文学性、思想性和社会意义。事实上,后陈、塘里、花园、下姜、上田村的新旧变化,使人感受到了时代的潮流,同时也具体深刻地感受到了民间的智慧和力量。它提醒我们,在社会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和及时认真地总结基层的创新成果。因此,《大国治村》提供的这些真实、生动、形象的典型案例,非常具有学习参考价值,是活的榜样,是十分灵动的乡村治理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