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地址: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镇花园村花园大厦    邮编:322121

传真:0579—86270288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花园新闻>用奋斗书写出的乡村振兴答卷——从“一穷二白村”到“浙江第一村”的花园之路

用奋斗书写出的乡村振兴答卷——从“一穷二白村”到“浙江第一村”的花园之路

发布时间:2018-12-25 点击数:10649

用奋斗书写出的乡村振兴答卷

——从“一穷二白村”到“浙江第一村”的花园之路

《金华日报》记者黄晓华本报记者王江红

“村名花园不长花,草棚泥房穷人家。种田交租难糊口,担盐捉鱼度生涯。”这首歌谣曾是东阳市南马镇花园村人对贫困面貌的自述。谁也想不到,在不到40年时间里,这个偏僻小村将顶了600年的贫穷帽子甩得老远。花园村党委书记、花园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邵钦祥豪迈地喊出“把花园村建成世界上最富有、最美丽的农村,让花园村民成为世界上最富裕、最幸福的农民”的口号。

从面积0.99平方公里、496人的小村,到面积12平方公里、6.5万人的大村;从人均年收入87元,到人均年收入12万元;从小打小闹的乡镇企业,到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到“以工富农、以工强村、共同富裕、全面小康”的发展道路,花园村为打造全面小康的现代化农村提供了鲜活样本。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对照乡村振兴的总要求,花园村毫无愧色地交出了一份用40年奋斗书写的优异答卷。

抢抓机遇洗脚上田

认准发展这个硬道理

“外面的姑娘不愿嫁到花园,花园的姑娘早早地做了外村的童养媳。”村民常以婚嫁之事形容早年的贫困,也正是婚礼上的尴尬遭遇,激发了当年花园大队大队长邵钦祥创业的雄心。

1978年七月,邵钦祥凑足了钱张罗婚宴。当时的花园还没通电,邵钦祥觉得,没有亮堂的灯光,再丰盛的筵席也会黯然失色。于是和隔壁村子说好,拉根电线照亮他的婚礼。谁知,正当宾客们举杯动筷之际,断电了,全场漆黑一片。

大喜的日子,邵钦祥在心底反复念叨一句话“人穷被人欺,村穷才受气”。他在苦苦思索,花园的出路在哪里?“‘农’字不等于只抓粮食生产,‘村’字并不意味着圈定一辈子就刨一片土地。”邵钦祥打算“洗脚上田”,走以工富农的道路。

1981年,邵钦祥和二哥邵钦培、老书记邵福星,每人出资500元办起了蜡烛厂。半年时间,3个人各分得红利500元。这可是一个人几年的收入!那个春节,村民家家户户分到了“花园牌”红烛。在摇曳的烛光中,花园人看到的不仅是邵家兄弟的财富,更隐约看到了自家未来的希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年10月,邵钦祥等人又办起了花园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工厂——花园服装厂,当年实现产值5万多元,获利7000元。这激起了全村村民办厂创业的热情,几年间50多家户办、联办企业应运而生。

花园人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政策机遇,也抓住了短缺经济的市场机遇。1991年,邵钦祥联合46家企业,成立了金华首家村级工业公司——花园工业公司;1993年,组建了浙江花园工贸集团公司,向现代化管理企业迈出了第一步。

很多人艳羡花园在改革春风下疯狂生长,却很少有人知道成长背后的烦恼和艰辛。“创业的故事,三天三夜讲不完。”邵钦祥等花园村第一批创业者说起那段岁月,还能清晰地记起当时的各种细节,曾经被卡的关节,订单被取消的遭遇,为了推销商品走过的城市,还有“不把货铺进商场誓不回家过年”的劲头……

从创办服装厂到成立花园集团的10多年间,花园工业不断壮大。但由于办的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值一直停留在2亿至3亿元之间。很多人不会想到,从乡镇企业起家的花园集团,会把目光瞄向高科技领域,并真的借此实现了跨越发展。

1996年,在时任中科院院长路甬祥的支持下,花园集团从10多个高科技项目中挑中了维生素D3项目。经历了数年时间,顶着压力一再追加科研经费,维生素D3中试成功。花园集团打破了国际垄断,成为全球最大的维生素D3生产企业。花园,又一次以长远的眼光、坚韧的意志抓住了新的机遇。

如今,花园村已形成生物医药、基础材料、新能源、新型材料、建筑房产、包装彩印、红木家具、电子科技、现代农业等多产业发展格局。去年,花园村实现营业收入520.63亿元,花园集团旗下营业收入超亿元企业就有11家,其中2家超60亿元。

去年,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东阳花园外国语学校启用;今年8月,高99米的花园雷迪森大世界仅用一年时间实现结顶;50000吨高性能铜箔项目、生物医药科技园等项目正在快速建设……花园集团产业发展的步伐仍在大步向前。

共建共享全民共富

花园村民很有幸福感

在花园村,无论是邵钦祥先人一步致富后带领原花园村民一起发展,还是花园村两度并村带动周边村庄共同进步,都是对“先富帮后富”共同富裕模式的探索。

2003年花园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就达到了3.6万元,也成了远近村庄羡慕的对象。2004年10月,当东阳市委、市政府作出花园并村方案时,很多人心中都感觉没谱。富裕的花园村和周边9个自然村合并组建新花园村,面积是原来的5倍,人口是原来的10倍。老花园人觉得,并进来的很多是困难村,花园发展会不会背上包袱?新花园人疑虑,自己的福利待遇是否能得到统一对待,会不会成为“二等村民”?

并村先并心。花园村领导班子经过充分调研,提出“一分五统”的管理办法,即村企分开,花园集团与花园村在政治和经济上相互独立;财务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庄统一规划建设。

时间渐渐模糊了新老花园人原来的身份,大家的人均年收入一起触到了2016年的16万元的高线,并共同享有30多项福利:老年人有高龄补贴,大学生有创业基金,村民看病自理部分村里支付一半,实行16年义务教育……

2017年3月,花园村又迎来了“一村再并九村”的决定。有了第一次并村的成功经历,花园人心中充满信心和底气。如果说第一次并村创造了“先富带后富、同走共富路”的佳话,那这次并村则为花园奔向世界名村打开了更宏阔的局面。

“我们按照一产、二产、三产和村民住宅划分区块,重新编制了村庄总体规划。”花园村党委副书记郭进武曾向记者描述花园村新的发展蓝图,各个区块特色鲜明、定位清晰。要让新并入的村民分享红利,就必须推动花园实现新的发展,必须为更多人致富创造新的平台。

在花园有一句话,生活靠集体,致富靠自己;还有一句话,花园只有怂人,没有闲人。不管是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还是市场园区、商贸园区,也都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高端人才和创业者。

江西人郑良冲着花园红木市场的人气,来这里开了超市,如今又开出了第二家;诸暨人余菊平的次坞打面店里,已经成了花园大道生意最好的饮食店之一。外来人员可以感受到,花园这座村庄不仅不欺生,甚至额外多了一份“偏袒”。花园村有条规定:外来人员与花园村民吵架,村里先处理本村村民。村里投资建设的剧院、图书馆、医院、公交等公共基础设施,外来人员与本地村民享受同等待遇。“花园的发展需要靠所有人,外地人在这里奋斗,花园人同样受益。”花园村的这个理念不仅显示出包容的气度,更折射出科学的发展理念。

今年10月,花园村还向高级人才“抛绣球”,只要符合一定条件,就可以落户并享受30多项村民待遇,每年发放奖金,领取人才购房券,甚至安排300平方米的别墅。

法治德治并行不悖

超级大村的治理方案

12平方公里土地,6.5万人口,有学校、医院、公园、商场、银行、酒店,如今的花园既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又是一座充满现代气息的小城。依靠村班子的治理,这里不仅有序运转、持续繁荣,而且还保持着37年“矛盾不上交、纠纷不出村、村民零上访”的记录,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更是率先实现“办事一般不出村”……

百姓中有人将花园村庄治理的成功归因于能人治村、干部威望。村班子成员却坚定地道出另一个答案:依法治村、民主管理。在花园村获得的诸多荣誉中,“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的牌子的份量尤重,被高悬在核心道路——花园大道的两端。

花园如何讲民主?邵钦祥举了个例子,第一轮并村时,为了做好旧村改造规划、落实相关政策,一年时间他们开了大大小小268个会,每件事的决策都记录在案。

在花园村,有一支优秀干部队伍。党员干部的工作都不计报酬,不发误工补贴;党员干部和普通村民吵架,首先处理党员干部。村民和外来人员还熟知一条规定:有事找村干部,小事当天解决,大事3天解决,有突发事件村干部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但在这个现代化的村庄,更有着一套基于法治精神的城市治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户籍办理、外来人口登记、医保报销等事项,都能在村委会大楼一楼的便民服务中心快速办结。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花园村以“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将原来村级16项代办事项增加到164项目,其中95%项实现“最多跑一次”。

在花园村,碰到简单的事项可以找对应的村建办、保障部、督查办、劳务市场办等部门,有矛盾纠纷可找综治办,复杂的矛盾纠纷,则可移交到法律事务部,如果研究发现存在违法犯罪则移交公检法部门。

该村保卫部副部长黄跃平介绍,保卫部有200多名员工,下设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小组、外来人员管理领导小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导小组等,承担着全村治安管理的重任。近几年,他们还在村内街巷、广场等公共空间安装了3200余个监控探头,在监控室内可实时同屏观察60个区域的画面。

同时,在这个形态上已是小城市规模,但精神仍处于乡土社会向现代文明转型的村庄,凝聚着共同价值认知和道德规范的村规民约同样具有强大约束力。从社会治安到村风民俗,薄薄5页纸的条约中,有长久以来的乡土传统,比如尊老爱幼,也有根据近年形势增补的,比如村民建房统一规划、保护耕地和水环境。

花园的现状曾让一些人心满意足,但对花园村班子来说,“花园梦”总是在道路的前方。“花园的梦想是不断升级的,只有不断闯、不断干,花园才能年年换新颜,乡村振兴才能找到更多更好的答案。”邵钦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