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地址: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镇花园村花园大厦    邮编:322121

传真:0579—86270288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花园新闻>《花园•薪火赋》创作背景价值谈

《花园•薪火赋》创作背景价值谈

发布时间:2025-11-15 点击数:34

《花园•薪火赋》创作背景价值谈

前不久,2025第三届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大会上,村庄影响力(CPPC指数)课题组长乔惠民发布了2024/2025村庄影响力研究报告,公布了提请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百县千村”计划优先服务村庄的300个重点名录,以及课题列为重点服务对象的2025“十大名村”典型案例。

而课题组成员刘武讲演了课题辅报告《“十大名村”影响力长盛不衰的竞争密码》。同时,课题首席专家泽霱以别具一格的新赋体美文及墨宝长卷形式,陆续向一批案例村庄赠献乙巳严田体《名村赋》系列作品。《花园薪火赋》就是其中一篇颇具代表性的专家赋作。

一、实践根基:花园村“村域蝶变”的纪实性积淀

1.从“荒园”到“名村”的发展史诗为创作提供核心素材。

作品的叙事蓝本源自花园村四十余年的真实变迁:该村早年为“田畴似樊,犁锄困于瘠土”的贫瘠村落,自邵钦祥带领村民“集千五百金为薪”起步,历经两次“一村并九村”的扩容,从183496人的小村,成长为户籍人口1.5万、常住人口超6.5万、区域面积达12平方公里的“新时代第一村”。这种“从穷到富、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村到城”的转型轨迹,为赋中“破困启元”“筑城革命”等章节提供了具象化支撑,而“维生素D3全球之宗”“红木万亿产业丛”等产业成果,则成为“五创涅槃”章节的现实原型。

2.共同富裕的鲜活实践为思想内核注入底气。

花园村以“五富俱全”(富口袋、富脑袋、富心态、富生态、富康泰)构建起共富样板: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786亿元,同比增长8.41%,其中花园集团贡献490亿元营收,同比增长14.75%;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8.2万元。且通过“强村帮弱村”联动湘西十八洞、黔贵麻江等地。这种“内生驱动+向外辐射”的共富实践,与赋中“答时代之问:乡土中国何以守根魂、求开新”的核心命题形成精准呼应,使作品突破“一村纪实”的局限,具备了诠释“中国式现代化乡村路径”的典型价值。

二、政策契机:“千万工程”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呼应

1.“千万工程”实施二十余载的成果凝练。

2003年“千万工程”启动后第六天,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习近平就考察花园村,称赞“花园真好”并嘱托其“做好带头示范”。二十余年里,花园村借政策东风成为全省唯一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首个“村域小城市”培育试点,实现了产业、治理、生态的全方位蝶变。赋体创作恰是对这一政策背景下“乡村振兴潜力无限”的诗性回应,“法古开新源流远,土宜再造气象雄”的诗句,正是对“千万工程”理念的文学化诠释。

2.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命题作艺术化表达。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成为时代共识,花园村“不借外力自擎天”的自主发展模式、“城乡互构”的空间革命、“古今相生”的文化传承,为破解“乡土现代化”难题提供了实践样本。《花园薪火赋》以赋体形式系统梳理这一实践,本质是对“乡村振兴如何落地”“共同富裕如何实现”等时代命题的艺术化作答,呼应了习近平总书记“乡亲们要努力奋斗,一起奔向共同富裕”的期许。

三、文化动因:传统文脉与当代表达的创造性融合

1.地域文化基因的当代激活。

花园村所在的东阳南麓,承载着大禹“任土作贡”、邵雍“经世致用”的文化积淀,而当地木雕技艺、龙灯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文脉传薪”提供了鲜活载体。赋中“木雕遇数字而新生”“龙灯接北斗而流转”等表述,正是对地域文化“守正开新”的真实写照,创作过程亦是对“文明赓续非守旧,乃在开深”理念的实践。

2.赋体文学的当代创新诉求。

传统赋体多以“咏物抒情、铺陈辞藻”见长,而在乡村振兴成为时代主题的当下,亟需一种兼具古典气韵与现实关怀的文体载体。《花园薪火赋》的创作,既是对“赋体能否记录时代实践”的探索,也是以传统文学形式挖掘乡村实践价值的尝试——通过“秉烛”“雕刀”等意象的古今转译,让赋体从“象牙塔”走向“乡土间”,实现了文学传统与时代精神的共振。

笔者从会上得知,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大会上,课题组不仅发布了双年度村庄影响力和五年度“十大名村”优先与重点服务案例村庄名录,而且依托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科普与创新专业委员会,创立了以婺源严田乡村振兴研究院为中心的服务根据地,专门研究如何更好为村庄服务,促进村庄影响力、竞争力提升发展。随之应运而生的“严田新赋体”创作地标的产生,意义深远。由该研究院为依托,可汇聚专家型作家群深挖严田、婺源乃至全国各地农耕文脉,提炼纷呈多彩的地域农俗、古村肌理、振兴发展等特色元素,以“新赋体”进行创作活动,既延续赋体韵律美,又注入现代乡村振兴内涵。“严田体”,能活化农耕文化传承,为乡村文旅注入文学魂,还可形成“研究+创作+传播”闭环,为全国乡村文化建设提供“学术支撑+文艺表达”的严田范本。为此,笔者觉得严田新赋体的诞生,将是这次会议一项很有意义的学术成果和美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