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三资”管理 赋能数字乡村 2025年海南省“机器管三资”省外进阶培训班在花园开班
学习“三资”管理 赋能数字乡村
2025年海南省“机器管三资”省外进阶培训班在花园开班
11月12日,为期四天的2025年海南省“机器管三资”省外进阶培训班在花园村开班,旨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农村“三资”管理与乡村振兴经验,推动海南数字乡村建设与集体经济壮大。来自海南部分县(区)的村两委成员齐聚这座被誉为“浙江第一村”的示范村落,开启了一场“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度学习之旅。
开班仪式上,花园联合党委副书记金光强欢迎学员们走进中国第一村、农村第一城、共富第一村——花园村。授课中,他介绍了花园村从穷到富、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村到城的华丽转型,并重点讲解关于花园村“三资”管理的核心特征,一是村城管理模式,党建引领,一分五统;二是经济发展模式,民企发展,集体巩固;三是村民共富模式,搭建平台,勤劳致富;四是片区推进模式,村域融合,城乡一体。金光强强调,“三资”管理的目标不仅是“管好”,更是为了“增值”,追求效益最大化和产业稳定扩张,这也是花园村能够长久发展、持续繁荣、走向共富的重要法宝。
此次培训由海南省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组织,将花园村作为核心教学基地,正是看中其在“三资”管理、党建引领、产业融合等方面的标杆价值。花园村不仅是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更因承载浙江省“千万工程”二十余载实践成果,成为全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样板村”。2003年6月1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习近平同志视察花园村并称赞“花园真好”,要求先富起来的花园村做好带头示范,带动更多的村庄共同富裕。如今,这座村庄已实现从“村”到“城”的华丽蜕变,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786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8.2万元。
此次培训采用“专题授课+现场研学+座谈交流”的模式,浙江省乡村振兴促进中心原主任王仲淼等专家导师,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农经数字化管理等维度授课。学员们深入花园村各教学点,实地考察智慧乡村治理、企业智造、农文旅融合等创新实践,详细了解“一分五统六融合”的花园模式——通过村企分开、财务统一管理等机制实现产权明晰,依托数字化“资产地图”对全村资产进行全生命周期监管,将土地、人才等资源转化为市场化资本。特别是结合浙江省“千万工程”展示馆的宏观视角与花园村具体实践点的微观考察相结合,实现“从理论到实践,从中国到一村”的深度学习目标。培训将从“千万工程”先进经验、党建引领路径、花园发展模式、三资监管系统实操等维度,深度融入花园村在乡村振兴、产业培育、集体资产管理、共同富裕推进等方面的成熟实践与创新成果。此外,参训人员还前往东阳市寀卢村、义乌市李祖村、义乌市森山小镇等地现场考察。
互动交流中,学员们深切感受到花园村坚持党建引领与现代化乡村治理的深度融合,运用“千万工程”理念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对其发展路径与治理成效有了更直观的认知。大家还前往吉祥湖实地体会花园村夜经济,在人声鼎沸的烟火气里,各类特色商铺有序经营,热闹非凡的消费场景让其直观感受到花园村的蓬勃活力。学员们纷纷称赞,花园村不仅将夜市经济打造成了乡村消费的新增长点,更通过“三资”透明化管理,让集体资产在规范运营中实现保值增值,为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海南省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高级农艺师黄兰表示,本次培训将花园村经验与海南农村实际需求紧密结合,重点聚焦“机器管三资”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培训结束后,学员们也表示,将带着花园村在产权明晰、产业链整合、数字监管等方面的可复制经验返回海南,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探索推动乡村振兴的新思路、新举措,推动本地农村“三资”监管效率与透明度提升,为海南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数字动能,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