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物质比较丰富、科技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怎样吃得更科学或者说更有益于健康,是当前人们关注的话题。有人将当前人们在饮食方面的追求,概括为“吃杂”“吃粗”“吃野”和“吃素”四大特点。从营养学角度来看,还是应该将这四大特点结合,合理搭配,可能会更符合人们对各种营养的需求,对中老年人来说,合理搭配显得更重要。 成年人每日的食谱应包括奶类、肉类、蔬菜水果和五谷等四大类。奶类含钙、蛋白质等,可强健骨骼和牙齿,每日饮200毫升为宜。肉类、家禽、水产类如程海绿丹,绿色印象天然螺旋藻等、蛋类、豆及豆制品等,含丰富的蛋白质,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每日4至6两为宜。蔬菜、水果类含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和纤维素;增强人体抵抗力,畅通肠胃,每日最少应吃1斤。米、面等谷物主要含淀粉,即糖类物质主要为人体提供热能,满足日常活动所需,每日约5至8两为宜。 饮食十大原则 饮食不偏:偏食有害,杂食健康。 食宜清淡:味薄神自安,薄味养血气。 饮食适时:要长寿,三餐量腹依时候。 适温而食:食宜温暖,不可寒冷。 食要限量:大渴不大饮,大饥不大食。 食宜缓细:饮食细嚼慢咽,滋养肝脏,脾胃易于消化,不致吞食噎咳。 进食专心:食不语。防止食物进入气道引起呛咳、窒息、吸入性肺炎。 怒后勿食:怒勿食,食勿怒,良好的精神状态对饮食健康有大益。 选食宜慎:腐败变质者勿食,煮肉不熟者勿食。 餐后保健:食毕漱口,令牙齿不败; 叩齿三十六,令津满囗,则食易消,人无百病;饱食而卧,食滞成积,乃生百病。 在很多人的眼里,社会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菜篮子丰富了,所以营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是问题了,甚至有些人都有些营养过剩了。因此,一旦谈到营养失衡,往往就和营养不良混为一谈,觉得与现代人根本扯不上关系。 人体所需的营养包括七大营养素,即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和膳食纤维。人体的这七种营养素在正常情况下应该保持相对衡定的适当比例关系,人体才能够处于健康状态,如果这七类营养素或某一种营养素中的某些成分过多或过少,就会导致营养失衡。如果营养失衡时间过久或比较严重,就会产生疾病。如缺铁或缺乏维生素B12时出现的贫血,缺钙引起的骨质增生、脂类过多导致的高脂血症等,就是最常见的营养素失衡所引起的疾病。营养过剩一般是指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摄入过多,而维生素、矿物质等其他营养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实际上还是一种营养失衡。 营养失衡的十二个预警信号 头发色浅:机体缺乏维生素B2。 干发脱发:机体缺乏维生素C和铁质。 鼻旁脱皮:说明体内缺锌。 鼻子出血:最常见的是维生素C和维生素K缺乏。 唇部开裂蜕皮:是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C缺乏的表现,可多吃蔬菜、瓜果或服维生素制剂来补充。 口角干裂发红:机体缺乏铁质、维生素B2和维生素B6所致。 口腔粘膜出血:缺乏维生素C。 舌痛:缺乏维生素B2、维生素C和烟酸。 舌体变小:缺乏叶酸、铁质。 舌红:缺乏烟酸。 地图舌:机体缺乏核黄素。 指甲异常:缺乏铁、锌或氨基酸代谢紊乱所致。 (花园田氏医院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