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为曾任职单位,可在“个人所得税”APP个人中心的任职受雇信息中点开该公司,在右上角点击“申诉”,选择“曾经任职”。税务机关会将信息反馈给该公司。 █若为从未任职的单位冒用,应选择“从未任职”,把情况反馈给该公司的主管税务机关,由税务机关展开调查。 提 示 北京工作的齐先生发现自己还“受雇”于新疆一公司 个税信息“被任职” “我都没去过这家公司,怎么就成了他家的雇员?” 今年初,为了申报填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北京市朝阳区的齐实(化名)下载了国家税务总局开发的“个人所得税”APP。令他惊讶的是,在“任职受雇信息”中,除了他的工作单位,还有一条名为“霍尔果斯万众欢腾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的受雇信息。 “我从未在这家公司任职,也从未接受这家公司任何形式的酬劳。”齐实感到很困惑,“我的信息是不是被人盗用了?” 与齐实类似,不少人都在查询个人任职受雇信息时,发现自己“被任职”了。“信息显示,我已经在一个公司任职大半年了,我却完全不知道”“我都不知道自己任职这么多公司了”“莫名其妙就被雇用了,还是2018年9月入职的,那个时候我正在家里休产假呢”……一些网友描述了自己的经历。 “自然人APP端自动出现任职受雇单位,而自己又完全不知情,存在信息冒用嫌疑,该怎么办?” 在国家税务总局12366纳税服务平台上,该问题已被列为“热点问题”,并有相关解释:“只要该公司给您做过雇员个人信息报送,且未填报离职日期的,该公司就会出现在您‘个人所得税’APP的任职受雇信息中。” 记者获悉,如果是曾经任职的单位,可以在“个人所得税”APP个人中心的任职受雇信息中点开该公司,然后在右上角点击“申诉”,选择“曾经任职”。税务机关会将信息反馈给该公司,由该公司在扣缴客户端软件中把人员信息修改成离职状态即可。如果是从未任职的单位冒用,应选择“从未任职”,把情况反馈给该公司的主管税务机关,由税务机关展开调查。 “您点击申诉后,‘个人所得税’APP相关任职信息将不再显示。后续处理结果会通过‘个人所得税’APP主页的消息提醒反馈给您,敬请留意。” 实际上,发现自己“被任职”的第一天,齐实就进行了申诉。记者在其申诉详情页面看到,齐实的申诉类型为“从未任职”,受理税务机关为“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税务局税源管理科”,目前申诉状态为“已受理”。 “希望这个问题能快一点儿解决!”齐实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