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火花 距离 待秋叶落尽的时候,我才看清新屋门口两棵槐树之间居然间隔着不少距离。 以往纵横交错的繁枝茂叶,不仅遮蔽了阳光,也遮蔽了我对两棵树之间相隔距离的精确观察,使得我一直以来都误以为这两棵看似亲昵的槐树无甚距离。 如今一想,距离这个东西,的确不是直观可以丈量的。 大城市里,车水马龙,随便拓展一条道路,便有可能将相处多年的左邻右舍分隔两旁。尽管直线距离不足十米,但是来来往往的现代化交通工具,彰显着所谓城市繁华的川流不息,却犹如楚河汉界,冲断了绵延多年的人情味。邻里之间,原本出门可见的闲话家常,或许也只能成为需要绕城数里乃至更远才得以实现的一个愿望。 曾经不止一次听过即将分手的恋人们说着这样的话:“我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了,不如分手吧。”对此,我格外好奇,他们的所谓距离究竟是以什么标准来衡量的,是感情的浓淡,还是价值观的异同,又或者只是他们各自的一种直觉,与其他因素无关。 泰戈尔用美丽的诗行演绎了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贯穿了生与死,贯穿了天与地,唯独无法为两颗心定义刻度。 其实,距离本无远近,只是心的感受不同罢了。 我的老家是一个沿海村落,从城区抵达家乡,顺着唯一一条贯穿村子的主干道,至少要消耗一个半小时。不过以往乘坐中巴,在一路跌宕中欣赏着窗外风景,满眼绿色以及扑面而来的乡味,让我完全忘掉了时光,丝毫不曾感觉到家乡的遥远。 如今,一条穿山而过的四车道宽阔水泥大道直接从城区修至家乡小镇,自己驾车,只需三十分钟便可直达家乡,距离缩短了将近三分之二。但是每一次开车回家,都是颇赶时间,早已淡了欣赏窗外风景的心思。如此一来,反而觉得回乡之路越加漫长了。 很多时候,与父母之间的代沟,与朋友之间的隔阂,都被简化地概括为距离,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于是便拉开合适的距离,严守自己的阵地,以为在堡垒这一头的自己不会再受到代沟抑或隔阂的冲击。事实上,这样的距离根本就是脆弱地不堪一击。越是刻意将距离拉得远,越是在心底渴望消除距离。最终掩藏在表面下的真实,往往是直观的遥远距离,精确丈量下的不足毫厘,像两棵槐树给人造成的视觉误导一样。 外在的一切衡量方式终究无法精确地丈量出距离的远近,毕竟,它的坐标是在内心。 (林杰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