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设立,为浙江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新机会。”浙江省发改委城镇处相关负责人说。在嘉湖片区建设过程中,我省将从钱、地、人等角度切入,实现城乡“双赢”,用好城乡资源、扩大城乡资源,早日形成可推广借鉴的发展经验,推动全省高质量协调发展。
一个试验区,真的蕴藏了如此巨大的能量?从浙江松阳的一个小山村能够看出端倪。
大山深处的松阳四都乡一度因为山高路远成为“空心村”。近年来,这里的乡村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吸引外来资本,建民宿、建书店、建文创基地。人气旺了,曾经凋敝冷清的乡村再次焕发出活力。最近五年里,四都乡累计吸引外来工商资本投资超过4亿元。
可见,如今的中国乡村正在成为吸引资本、人才流动的新热土。而这背后的重要原因,便是新业态的发展,架起推动城乡循环的重要桥梁,推动了内需市场的扩大,畅通了国内大循环。
而在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嘉湖片区的方案中,为提升乡村产业能级,推动新业态发展,嘉湖将“城乡共同体”作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业态布局的内在逻辑,谋划了南太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嘉兴秀水新区、南湖农业经济开发区等6大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为培育新业态注入动能。
而户籍制度改革将加快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在方案中,第一条试验措施提到:聚焦城市落户“进得来”、农村权益“带得走”,健全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制度。
“户籍制度改革,将进一步打破城乡人口之间的界限,在畅通城乡经济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卓勇良说。
但在卓勇良看来,探索还可更加大胆。“城乡融合,不仅是要想进城的农民可以进城,还要让入乡的城里人进得去乡。”这一观点正是源于去年底卓勇良到另一块“试验田”花园村的调研,彼时,花园村刚刚成为我省首个“村域小城市”试点。
“这就要求浙江在城乡融合过程中进一步提升乡村能级,让村民实现就地市民化。”卓勇良说,就地市民化一旦完成,便能在开拓农村市场的同时,提升村民的消费水平,让经济在乡村内部循环起来,从而进一步强化浙江城乡一体化的比较优势,推动全省新发展格局的构建。
第三极之争的内生动力
关于花园村这块“试验田”的意义,涌金君曾做过详细分析:
《浙江在全国首创“村级市”,未来农村会“消失”吗?》
《涌金策|浙江首个“村级市”为什么是花园村?原因是“三个千”》
这次涌金君多用些笔墨讲讲国家成型融合发展试验区。
如果说城乡融合发展,是这片“试验田”的第一关键词,那另一个关键词便指向嘉湖一体化。
而这个指向,将牵扯到一个人们更为关心的问题,浙江经济第三极之争。
换言之,“新型城镇化”将成为引子,引发一场激发整个浙江发展内生动力的区域竞争。这也是涌金君将新型城镇化看做浙江发展新机遇的重要原因。
2019年,在浙江大湾区规划建设过程中,嘉湖一体化被提出,2020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到,启动实施杭绍甬、甬舟、嘉湖、衢丽花园城市群一体化行动,加快推进城市群同城化。
经过两年的探索,嘉湖一体化已取得一些成绩,两地共推数字经济、旅游会展协同发展,共谋嘉湖城际、水乡旅游线,共建“练市—乌镇”一体化合作先行区,一体化发展迈入纵深推进新阶段。
但放眼全省,同一时期被点到杭绍甬、甬舟、衢丽一体化相比,嘉湖两市的联动逊色不少——这两年,杭绍台高速先行段通车,杭绍城际铁路试跑,杭绍台铁路铺轨,绍兴拉近了与杭州的时空距离;甬舟铁路开工,甬舟一体化迈入新阶段;衢州丽水同为大花园核心区,以绿色为基地的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有声有色……
有关专家认为,与其他地区相比,嘉湖一体化进展偏慢,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嘉湖之中没有能够带动周边发展的高能级城市,其二,两者之间存在能级上的差距,发展中找到契合点难度更大。
而在涌金君看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或许能够成为嘉湖一体化的新切入点,为两地发展打开新局面。
作为我省城乡差距最小的地区,无论是发轫于16年前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还是当下正如火如荼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嘉湖两地早已为城乡融合提供了一系列宝贵经验。
过去,人们总习惯将这些经验独立看待,但如果把嘉湖作为一个整体,这便是两地能够超脱城市能级,促成一体化发展的最好方向。
在采访中涌金君发现,面对全新的“试验田”,嘉湖两地做了充分准备,这背后也藏着嘉湖两地的发展目标。
嘉兴市发改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嘉兴正着力打造浙江经济第三极,但在从2020年11市的GDP看来,其不仅与温州、绍兴存在不小差距,紧随其后的台州也仅是一步之遥。
“这次试验区,将是十四五时期,嘉兴乘势而上的关键。”该负责人说。从嘉兴的十四五规划中也能看到此般雄心,嘉兴的“十四五”规划提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9000亿元以上、力争1万亿元。这一目标直逼温州,超过绍兴。
而湖州,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当之无愧的“黑马”,近两年来,发展动作频频,去年沪苏湖高铁的开工与商合杭高铁的通车为其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由此看来,试验区的设立,不仅为嘉湖一体化打开新局面,更让温台与嘉湖的浙江发展第三极之争有了新的看点。
日前,温州市政府与台州市政府签署《温台民营经济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围绕温州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与台州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市建设,共建温台民营经济协同发展高地,打造长三角金南翼重要发展极。这一举动,颇有些“接招”的意味。
“城市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本就是常态,这种良性竞争能够推动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秦诗立说。
无论是以城乡融合为切入点的嘉湖,还是共擎民营经济大旗的温台,这也都呼应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
当全省各地都动起来,浙江发展的新机遇也便不言而喻了。
(据《浙江日报》“涌金君”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