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直是“农民”的代名词。而如今,农民要赶上社会的快速发展,决不能只在土里刨食了,尤其是在“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浙中盆地。 “靠不了农业,就要靠工业商业服务业。而花园发展就是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平台来推进全民创业,进而提高花园人的富裕程度,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经济来源问题。”邵钦祥如是说,在给村民福利的同时,关键还要让村民转变思想观念、突破传统思维、学会赚钱本领。基本生活靠集体,发家致富靠自己。在大大小小会议上,邵钦祥总是在提倡“勤劳致富、劳动光荣”的理念。 事实上,花园村分发福利解决了农民的退路,而全民创业则解决了农民的出路,解决了退路和出路,农民自然能踏上幸福路了。为了鼓励本村村民和外来人员在花园创业,2004年10月第一次并村后,花园村一是搭建多样的创业平台,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二是选择独特的创业产业,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三是提高村民的创业技能,掌握良好的立业饭碗。 如今,花园村大型原木市场、板材市场、红木家具生产核心区块、花园红木配套中心、花园红木家具城、花园家居用品市场、花园红木产业国际物流中心以及红木长廊,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客商纷至沓来;2017年10月10日开业的花园商业中心吸引了肯德基以及苏宁易购等进驻,与花园雷迪森大世界、花园粮油商贸城、花园大厦、饮食一条街、百货小吃一条街、建材多条街,形成了集休闲、餐饮以及购物于一体的商业圈;已经建成的农村综合改革集成示范区,与中国农村博物馆、花园游乐园、花园现代农业生态园、吉祥湖、中华百村图、花园民俗馆、天香湾景区、南山寺佛教文化园、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以及福祥湖和福山胜境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旅游观光区。与此同时,花园村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5万多的外来人员,他们自发形成了村级劳务市场,并在“花园”这片富庶的土地上实现着自己的梦想。 “各类专业市场和专业街的建立、红木家具产业链的形成以及农业技术能力的培训,这些都为村民以及外来人员创业提供了便利。”邵钦祥说,无论是村民,还是外来人员,租房屋、开饭店、办企业、闯市场、搞运输、做物流……一股浓浓的全民创业氛围弥漫在整个花园。截止2020年底,花园村拥有个私工商户达2949家,是金华市首个且唯一的税收超2亿元村,更是出现了一批千万富翁和亿万富翁,使花园村创造了村民“家产500万元以下是贫困户,1000万元刚起步,5000万元才算富,1个亿以上才是富裕户”的奇迹。 早在2011年,时任中农办主任陈锡文视察花园村后,重点对花园村发展模式作了全面而又精辟的分析。他说,花园村始终坚持与党的重大方针政策保持一致,把发展经济作为中心任务,在谋求经济社会发展上作了长足探索,特色明显,成效显著。他指出,花园村经济发展做到了“四结合”:一是传统与创新相结合,既能利用东阳木雕传统工艺发展红木家具全产业链,又能与中科院合作研发维生素D3打造全球最大生产基地;二是一二三产发展相结合,既利用高效生态农业优势,又发挥工业主导作用,还保持商业辅助功能;三是集体所有制经济与多种经济成分发展相结合,既保证了集体经济的持续利益,又激发了个私经济的全面进步;四是本村本地经济与外来人经济相结合,在推动全民创业的同时,还吸引了外来人在花园经商办厂,既为花园起到服务作用,又为他们自己带来就业收入。他认为,花园村正是有了“四结合”,形成了花园村发展中心村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支撑,这种模式和方法值得学习、总结和推广。 的确,产业大了,大平台才能赚大钱;企业多了,干啥都能赚到钱;思路开了,村民乐当“包租公”;勤劳干了,日子总会越来越好,如今,花园人就是认定了这个理,在正能量的刺激下,一步步朝着更高质量的生活迈进。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