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和虹相识在席慕容诗歌流行的年代。毫不隐瞒地说,他得以和她走进婚姻殿堂,应该说是席慕容的一首诗促成的。 这之前,枫爱过一个叫惠的女孩,不是那种一见钟情式的倾慕,而是长时间接触了解后的沉醉。那是一段心心相印的美丽时光,每一个日子都涌动着甜柔的青春潮水。然而,因为门第观念作祟,因为惠的母亲的极力反对,这份爱最终只有花没有果。 在枫失去生命激情,感觉生活了无生机的时候,枫收到了虹的一封来信。 虹是枫教过的学生,收到她的来信的时候,枫并没感到有什么意外。在这之前,虹给枫写过信。那时,枫爱着惠,绝无二心。给虹的每一封回信,枫都是极有分寸的。尽管虹在信中委婉地表达过她的爱情,但枫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装出书呆子样有心回避。因为这,好长一个时期,虹再没有给枫写信。虹很失望,失望得哭过几场,失望得连枫给她的所有回信都统统烧掉了。即使这样,因为惠,枫对虹还是心如铁石。 “这是虹的最后一封来信了。”枫这样想着的时候,心境透出说不尽的悲凉。一刹那,有了雪上加霜的感觉:深爱着的惠,因她母亲的缘故还是离枫而去了;而虹呢,枫已让她伤透了心。 枫展开散发着淡淡芬芳的粉红信笺,没有称呼,没有问候,只见信笺上端端正正写着美丽而忧伤的诗行:“当一切都已过去,我知道,我会慢慢地将你忘记。心上的重担卸落,请你,请你原谅我,生命原是要,不断地受伤和不断地复原,世界仍然是一个,在温柔地等待着我成熟的果园。天这样蓝,树这样绿,生活原来可以,这样的安宁和美丽。” 当时,枫手头没有席慕容的诗集,并不知道这首诗是属于席慕容的。枫的潜意识中,这首诗就应该是虹写的了,因为它是如此恰到好处地营造出一种失落的爱的氛围。此时此刻,枫觉得,虹是一个如诗如歌的女孩,她的大彻大悟里面,分明透着挥之不去、无以言说的忧伤。这份忧伤是他带给她的,枫确信。 那个时候,枫的心境是灰色的,枫的情感是充满饥渴的,极希望得到爱的填充和补偿。就这样,在收到虹的来信后,枫在一种失而复得的心态下,给虹写了一封回信。一古脑儿把对惠的爱情倾泄在虹的身上。《禅意》的渲染,让枫实实在在走进了虹的爱情。 枫离开原有的凄苦的工作环境后,牵着虹的手走进了婚姻殿堂,过起了两地分居的小日子。每逢假日,或是虹到枫身边,或是枫到虹那里。他们在往返奔波里,风尘仆仆中,品尝着爱情的甜蜜。 虹是耐得住寂寞的人,受再大的委屈,对枫也没有半句怨言。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让枫感觉到:虹沉静中透着美丽。就这样,枫和虹的婚姻生活由淡渐浓,由浓入深,所有爱的点滴,被时间雕琢得日益真切,日益圆润起来,虽说不是晶莹透剔,却也是浑然一体,密不可分了。 回味生命中的《禅意》,枫就觉得,虹便是上天赐予他的忧伤而美丽的诗行。 (程应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