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致力于为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之‘村强、民富、景美、业兴、人和’的‘东阳样板’,作出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的贡献!东阳乡村,让城市更向往。”在第三届世界东阳人发展大会“乡村振兴·共同富裕”论坛上,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校长杜兰晓如是说。 2019年6月,浙旅院与东阳市政府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在乡村振兴、全域旅游、景区城建设、人才培养、文化基因解码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在杜兰晓看来,打造乡村旅游“东阳样板”,关键是要搞清楚乡村振兴“为”什么、“兴”什么、怎么“兴”。她说,中国在过去的20多年里,城市发展了,乡村衰败了;人口流失了,差距拉大了。“究其原因,就是三农问题和共同富裕问题。”基于此,2018年,中央正式提出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产业振兴。那么在产业振兴的过程当中,重要的手段靠什么?杜兰晓认为,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重要手段,能解决经济乡愁、文化乡愁、“三农”问题,最终借助旅游手段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近年来,东阳城乡风貌和社区建设,已经率先来到从量变到质变的“前夜”,进入“无人区”、驶向“新蓝海”。杜兰晓建议,一是要敢于变革、勇于超越,打造可感可及可体验的城乡风貌和社区场景。二是要做好顶层设计,谋定而动,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优势互补”原则,着力探索更加高效的“村村抱团共兴”机制。三是要因地制宜、文化引领,在乡村蝶变过程中,发掘最能表达地域气质的“底色”和“表情”,突出历史记忆、地域特色、乡土特点,防止千镇一面、万楼一貌。四是要稳中求进、共建共享,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杜兰晓建议,乡村振兴要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让事业发展有领头雁;始终坚持以民为本,让村民实现共赢共享;始终坚持文化为魂,让村庄留住乡愁乡韵;始终坚持产业融合,让战略决策落地落实。 杜兰晓表示,接下来,浙旅院将点面结合、特色发展与错位发展结合,力争结合精神文明高地建设,深化文化基因解码、精神家园建设、研学旅行等;结合数字化改革,加强未来系列建设;结合共建共享品质生活区建设,加强体育旅游和康养旅游及农文旅等领域合作;在“百县千碗”“东阳味道”“可食地景”乡村精品村建设等方面加强合作,努力实现新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