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要闻
4  
花园集团蝉联两权威榜单
共同富裕成色足 乡村振兴亮点多
数字引领安全有序
推动景区提档升级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邵钦祥为其作序
一根“小蜡烛”点亮共富之路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国花园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21年10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东阳花园村
一根“小蜡烛”点亮共富之路
2021-10-08

    《今日浙江》杂志记者沈华军

    离东阳城区16公里,有一个传奇的村庄——中国十大国际名村花园村。花园村既是农村现代化美丽村城的榜样,也是高质量共同富裕的典型。

    40年前,这里曾“村名花园不长花,草棚泥房穷人家,种田交租难糊口,担盐捉鱼度生涯”。40年来,花园村人用蜡烛点燃强村梦想,如今已是“乡村振兴成样板,美丽城镇作示范,首个村域小城市,发展全面高质量”。

    “小蜡烛”点燃“经济源”

    曾经的花园村缺水缺地缺资源,1978年,村民人均年收入仅87元。“穷,是当初花园村最出名的。花园村民到哪里都被看不起。”花园联合党委书记、花园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花园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邵钦祥回忆道。

    1981年5月,邵钦祥筹集资金1500元办起了蜡烛厂,从闪闪的烛光里看到了希望。花园人迈出了艰苦创业的第一步,并逐步走到了农村改革的最前列。1981 年 10 月,邵钦祥又筹资9000元,办起了花园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工厂——花园服装厂;1991年,联合46家户办、联办企业成立了金华市首家村级工业公司——花园工业公司;1993年,组建浙江花园集团公司,并于1995年被确认为首批国家级乡镇企业集团;1996年,与中科院共同合作开发维生素D3项目取得成功,打破国际垄断,填补国内空白……

    小蜡烛燃起了花园村人创业的熊熊烈火,从初试办厂中寻到了农村发展的经济源泉。现在的花园村,产业涉及生物与医药、新能源与新材料、军民融合与新动能、红木家具与木制品、新建材与建筑、文化旅游与教育卫生等,去年全村实现营业收入610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4.2万元,比1978年增长了1632倍。

    “梧桐树”集聚“金凤凰”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花园村有今天的成就,靠的是产业的发展,背后是一大批人才做出的努力和贡献。抓人才就是抓发展,强人才就是强实力。

    2018年10月,花园村发出《关于引进高级人才落户花园村相关政策的通知》,就引才、聚才、育才等设立相关福利政策,以吸引、留住、培养更多高级人才,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根据花园村的人才新政,符合条件人员可以落户享受村民福利待遇,村里每年给予1万元至6万元不等的奖励,还能领到花园集团发放的30万元至60万元不等的人才购房券,甚至安排300平方米以上的别墅一幢。两年多来,花园村享受各类高级人才奖励的人数在不断上升,同时也有一大批成为花园新村民,彰显出村里人才新政的无穷魅力。

    花园村以开放的眼光建设人人共享的大花园,无论是20世纪90年代与浙江大学合作培养专业型人才,还是并村后搭建创业富民创新强村的红木全产业链等,抑或是正在积极培育的全国首个“村域小城市”,都深深地烙上了“开放”的印记。40年的开放发展,引来了人流、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

    今年六月底,花园村拥有个私工商户3224家,已吸引工农中建等7家金融机构进驻。去年初,花园村还发布开放的落户政策,致力吸引更多人共享花园乡村振兴发展成果。

    “大并村”奏响“共富曲”

    40年来,花园村积极探索“党建+”乡村治理模式,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原来的花园村只有183户496人,面积也仅有0.99平方公里。2004年和2017年,花园村累计与周边18个村合并组建成新花园村,村区域面积扩大到12平方公里。如今,已有村民5246户,常住人口超过6.5万,外来人口5万多。

    花园村的并村并非简单叠加,而是通过“先富带后富、强村帮弱村”的方式,做大花园模式,做强花园样本。花园村领导班子经过充分调研,果断提出“并村先并心”的理念,切实实施“一分五统”的管理办法,《村规民约》还作出硬性规定:倘若党员干部与普通村民吵架,首先受到处理的是党员干部;倘若村民与外来人员发生争执,首先受到批评的是村民。

    (下转第2版)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花园报 要闻 00001 一根“小蜡烛”点亮共富之路 2021-10-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