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要闻
4  
共同研讨乡村振兴与系统工程
村促会向花园赠锦旗
肯定小城市试点培育
电改气助力节能增效
智慧“花园”领跑乡村振兴
香港《大公报》整版
报道“智慧花园”项目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国花园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10月2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智慧“花园”领跑乡村振兴
2021-10-23

    建设全感知、全联接、全场景、全智能的“智慧花园”,花园村正围绕经济发展、村域管理、村民生活、文化建设、社会治理、生态文明,打造“1+1+N”体系,从而打造数字乡村示范地。

    《小康》杂志记者周宇 周传人

    本报记者王江红

    88米高的大型摩天轮、99米高的雷迪森大世界、2300多个品牌入驻的红木家具专业市场、幼儿园到高中16年一贯制的国际化学校、二级甲等标准建设的综合性医院、国际影城入驻的都市化商场,以及会展中心、生态公园、金融机构、特色街道、文化广场、博物馆、体育馆、游泳馆、图书馆、游乐园、车辆检测中心等一系列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漫步于浙江省东阳市花园村,浓郁的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

    花园村,是一个传奇。40年前,这里曾是“村名花园不长花,草棚泥房穷人家。种田交租难糊口,担盐捉鱼度生涯”。40年后,作为中国十大国际名村,唯一承办过两次全国村长论坛的花园村成为农村现代化美丽村城的示范、高质量共同富裕的村级范本。

    花园村是如何成为传奇的?故事要从40年前开始说起。

    人均年收入从87元到14.2万元

    花园村已有近700年历史,缺水缺地缺资源,祖祖辈辈生活在11个不长茅草的小山头上。新中国成立前,花园人靠打长工、挑盐卖度日;新中国成立后,花园人靠捉泥鳅、搞副业谋生,1978年,村民人均年收入仅87元。

    “穷,是当初花园村最出名的。花园村民到哪里都被看不起,外面的姑娘不愿嫁到花园村,花园村的姑娘早早就嫁出去,就连喝的水都要到邻村去挑,真是苦不堪言。”花园联合党委书记、花园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花园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邵钦祥回忆道。

    花园村用什么路子才能走出贫穷?答案在于走工业化道路,以工富农,以工强村,以工兴村,花园人才能摆脱困境。

    1981年5月,邵钦祥筹集资金1500元办起了蜡烛厂,从闪闪的烛光里看到了花园的希望,带领花园人迈出了艰苦创业的第一步;同年10月,邵钦祥又筹资9000元,办起了花园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工厂——花园服装厂;1991年,联合46家户办、联办企业成立了金华市首家村级工业公司——花园工业公司;1993年,组建浙江花园集团公司并于1995年被确认为首批国家级乡镇企业集团;1996年开始,把产业发展锁定在高科技项目上,与中科院共同合作开发维生素D3项目并取得成功,打破国际垄断,填补国内空白;进入21世纪以来,实施经济大投入大发展战略,开拓多种新兴产业并助力花园企业做大做强,挺进“全面高质量发展”道路。2021年,花园集团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321位、浙商全国500强第66位、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283位。

    小蜡烛燃起了花园人创业的熊熊烈火,办服装厂坚定了花园人发展的强大信念,高科技指引了花园走向世界的方向。花园人从初试办厂中寻到了农村发展的经济源泉。如今,花园村产业涉及生物与医药、新能源与新材料、军民融合与新动能、红木家具与木制品、新建材与建筑、文化旅游与教育卫生等,去年全村实现营业收入610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4.2万元。

    “回顾花园村发展历程,就是一部改革创新史。”金华市副市长、东阳市委书记傅显明这样说,花园村通过改革创新,成为一个繁荣、繁华、繁盛的新农村,主要抓住了五个重要时间节点:一是1981年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率先走以工富农的发展道路;二是1993年乘着“南方谈话”的东风,成立集团并成功开发高科技产业;三是2004年乘着“千万工程”的东风,立足首次“一村并九村”建设美丽乡村;四是2017年乘着“‘十九大擘画新时代”的东风,走向再次“一村并九村”后的全面乡村振兴;五是2020年乘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东风,开启小城市培育探索更高质量农村现代化。

    “党建+”模式治理“超级大村”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党建,党建也引领了共同富裕。多年来,花园村党委始终坚持党员干部带头,积极探索“党建+”乡村治理模式,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使花园各项事业都走在了全国农村前列。

    经过2004年和2017年两次并村,周边18个村被并入花园村,村域面积达12平方公里,5万多外来人口涌入村庄。在很多人看来,本该治安形势复杂、矛盾纠纷屡发。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超级大村”,没有一名公务员,只靠30名农村党员干部,就把村庄治理得井井有条,实现40年“矛盾不上交、纠纷不出村、选举不拉票、村民零上访”。 (下转第2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花园报 要闻 00001 智慧“花园”领跑乡村振兴 2021-10-2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