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浙江省委提出“八八战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浙江要进一步发挥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同年,在习近平亲自推动下,“千万工程”在全省启动,开启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的村庄整治建设大行动。2022年11月,浙江省委提出要充分发挥“千万工程”龙头作用,加快构建“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全域和美”乡村振兴新格局。20年来,“千万工程”的内涵不断迭代升级,但贯穿其中的生态文明思想一直没变。 20年来,金华不断拓展“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树立起生态绿色共富新标杆,其间涌现出许多“千万工程”与和美乡村建设的示范村居和先进做法,花园村就是较为典型的代表。2003年6月,在全省“千万工程”会议结束后仅6天,习近平同志就来到花园村调研。在考察过程中,习近平郑重叮嘱要着力改变“农村是落后社区”的状况。20年来,花园村牢记习近平同志的嘱托,以“千万工程”为抓手,不断推动村庄经济社会发展,如今已成为首批“全国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全省唯一一个村域小城市试点。金华全域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以来,花园村更是被选树为和美乡村典型。 花园村从“千万工程”向 和美乡村转进的实践路径 2004年,花园村被命名为浙江省首批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成为全省“千万工程”启动以来村庄整治提升的标杆。花园村以此为起点,拉开“千万工程”建设的崭新序幕。当年10月,花园村合并了周边9个村组建成新的花园村,村域面积增加5倍,人口增加10倍。为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花园村制定了《花园村总体规划方案》,理顺村庄发展布局,实行“财务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庄统一规划建设”的管理新模式。与此同时,花园村先后通过加大对城乡公共设施建设投入、做好社会保障托底工作等,提升花园人的幸福指数。 党的十八大以来,花园村坚持“先富带后富、强村帮弱村、共富更要共享”理念,深入推进先进制造业和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努力探索农村就地城镇化新路径,为打造新时代和美乡村提供了鲜活样本。 一是提升村庄建设能级,要素资源由“散”到“聚”。花园村作为全球最大的维生素D3生产出口基地,造就了一批花园“富翁”。但“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先富的花园村,依旧记挂着尚未富裕的兄弟村。为此,花园村在2017年开展第二轮“一村并九村”,村域面积扩展到近12平方公里。并村带来的虹吸效应,使得花园村人力资源更为集聚,如今已有5万多外来人口工作生活在花园村。从小花园到大花园,花园村就像一个持续激发共同富裕内生动力的“策源地”,在探索中不断拓宽共富路径,激发发展潜力。 二是增强村庄发展动能,产业结构由“单一”到“多元”。习近平同志在花园村考察期间,对其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给予肯定,这给了花园村巨大信心。花园村不断转型升级,推动工业经济向科技化迈进,培育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科技竞争力的生物、新能源、铜业、新材料、药业“五朵金花”。与此同时,花园村持续推动一二三产协同发展。经过10余年发展,花园村已形成红木家具全产业链和产业群,涵盖红木家具设计、生产、销售等所有产业环节,在国内同类市场排名第一,红木家具产量占全国1/3。如今,花园村已拥有1家上市公司、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还有2950家个体工商户,三产协同发展取得良好成效。 三是不断探索农旅融合,美丽生态换来共富新跑道。“田园中的城镇,城镇中的花园”,这是每个来过花园村的人由衷的赞叹。这得益于花园村推动村庄建设景区化,按照5A级旅游景区标准规划、建设和管理,有效实现了村域风貌提升。与此同时,不断拉长产业链,打造农旅休闲景区。如今,花园村已成为浙江省首个单独以村为单位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其打造出的“木雕+旅游”“农业+旅游”“非遗+旅游”等精品项目深受游客喜爱。 (下转第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