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专版
3  4  
育人三张脸
让他奔向自己
鲜花亦会作揖
关系大于教育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国花园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年1月2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育人三张脸
花园外国语学校小学部语文教师 吴莹
2024-01-22

    今年我接手了一个毕业班,作为一名有着六年班主任工作经验并刚送走一个毕业班的我来说,这简直是信手拈来。正当我踌躇满志的时候,一盆冷水浇了下来。“我爸妈在家都不管我,你凭什么管我?”他气愤地对着生活老师喊道,这就是我对小安的第一印象,一个个性十足的孩子。

    在与小安的接触过程中,我总是能看到他在学校集体活动里慢悠悠地走在最后一个,高昂着头,眼神带着桀骜不驯,仿佛生人勿近。这是我们班级名副其实的“显眼包”。正当我为这个“显眼包”感到头疼的时候,班长急匆匆地冲进了办公室,气喘吁吁地说:“老师老师,小安,他人不见了。”向来独来独往的小安的行踪自然无人知晓,于是我赶忙去查监控,最后在学校的操场找到了独自散步的小安。

    物有必至,事有固然。我没有急于批评小安,而是跟着他走了起来。走了一会儿后,我拿出随身带着的一颗糖,塞给了小安。“吃颗糖吧,心情会变好些。我相信今天的事情肯定事出有因,如果不是难以承受的事,你未必会选择这样的方式。能跟老师说说心里话吗?”……在小安的沉默下,我将他送回了寝室。

    当晚,我马上联系了小安的父母,从他妈妈那里我了解到原来他父母早就离婚了,小安一直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前不久奶奶去世了。听到这,我严肃地和他妈妈说:“小安妈妈,你们要多陪陪小安,多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周末多带他出去玩,散散心。”

    第二天一早,我就出去买了信封和信纸,给小安写了一封信,看着小安一边啜泣一边读着这封信,让我意识到,在尊重和理解的前提下,通过家校合作引导正向发展。这便是第一张脸,学会扮黑脸,严肃对待引方向。然而我也知道,仅仅扮演黑脸还不够。

    小安在他布满荆棘的外表下,有着一颗渴望得到爱与归属的内心。如何建立小安与集体的联系,便成为小安改变的第一步。在积极教育心理学当中,有这样一个理念,一厘米之变,说的是教育者的语言或是行为,哪怕只是小小的一厘米变化,积少成多。每天清晨,我都会精挑细选几句话送给大家。当我观察到小安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便会送给他。

    另外,我还利用小安生日的契机,在一次晚自习快下课的时候,将他叫到了讲台前,一起唱起了生日快乐歌,并送上了我自己亲手做的小蛋糕。这是我第一次在班级里看见小安的笑脸,更令我惊喜的是,他用自己擅长的方式绘画,记录下他内心的世界,记录下第一个对他说生日快乐的老师,并写道:“老师,其实我知道您说的有些话是对我说的,这些班级活动也是,我明白您的用意,谢谢老师。”小安的这些话让我开始思考,白脸虽然在戏曲当中代表着阴险狡诈,善用心计,但在小安改变的过程当中,通过扮演白脸千方百计地建立小安和集体的联系。这是小安成长的开端。

    小安擅长绘画,于是我便找到了他。“小安,你来担任我们班级阅读墙的画师好不好?”小安低头,沉默不语。正当我有些忐忑的时候,他坚定的说出一个字“好”。接下来,我惊喜地发现,班级点赞墙当中有着其他同学对小安绘画的赞美。在这个过程当中,小安也在一点点地变化。一次运动会上,他勇敢地报名了班级里无人敢报的1500米项目。当他站在起跑线上的时候,大家都敬佩地望着这个小英雄。加油加油,小安加油,小安他冲线了。众人赶忙围了上去,关心着、问候着小安。而在人群中间,小安涨红着的脸,就像一颗火红的石榴籽一样,被其他石榴籽紧紧包围着。红脸在戏曲当中代表着正直、忠勇,往往也都是正面角色。在小安成长的过程当中,正向鼓励积极地创设条件,这便是第三张脸。学会唱红脸,正向激发内在动力。

    教育是生命的对话,我们不能让生命成为遥望的孤岛。在小安成长的过程当中,变得了各色脸谱,扮得好各种角色,才能摘下孩子外表的伪装,接近他们内心的世界。

自然生长  自然发生

花园外国语幼儿园教师 吴来琴

    大自然是我们最亲密的环境,也是幼儿最广阔的课堂。自然环境中的色彩、气味、声音会对孩子们产生最直观的感染力。在他们的眼中,世间万物都是具体的、有趣的、充满活力的,一朵花、一棵树、一片落叶,都是孩子们感受世界的载体。

    说到这里,我想起我们班进行过一个关于“松树”的课程。课程的起源来自于一次户外研学中,孩子们偶然的发现。

    “快看,是圣诞树!”萌萌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般,招呼着同伴过去,“这不叫圣诞树啦!是松树!”楠楠一本正经地纠正他。“吴老师说过,松树是常绿树,到冬天也不会掉叶子,很厉害的,我也好想种一棵松树呀。”楠楠托着腮帮子若有所思道。“那还不简单吗?你捡一些松果带回去呗,我听人说过,松果就是松树的种子!”暄暄见多识广,提出了一个好主意。

    捡着捡着,孩子们又遇到了一个问题。“你们看,为什么我的松果打开了‘小翅膀’,而峰峰的松果没有打开‘小翅膀’?”“这——这——我也不知道呢。”任是见多识广的“小学霸”暄暄,在这一刻也犯了难。我走过去时,大家正看着手里的松果们犯难。

    我想,这不正是一次生发课程的好机会吗?于是,我让孩子们把松果们带回去仔细研究,请他们回家查阅相关资料后组织孩子们展开讨论。第二天,孩子们一个个早早地来到班里,一看到我,就兴奋地和我分享自己的发现。“吴老师,我知道啦!原来松子藏在松果里!松子才是松树的种子!”“我也知道我也知道!松果硬硬的是为了保护松子的!”孩子们叽叽喳喳,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

    之后的活动中,孩子们自己动手尝试把松子取出来,当看到松子掉下来的那一刻,他们眼里的光比星星还要闪亮!操作过后,我请他们观看了一部关于松树成长的纪录片。并告诉他们松子要长成一棵大松树非常不容易,需要好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光。当他们看到松子破土而出,长出一根根坚硬的树针,后来越长越密、越长越高时,孩子们热情欢笑、热烈鼓掌。我相信,从那以后,孩子们的记忆里一定有个小角落是属于松树的,未来的某天,当他们重新听到“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这句话的时候,今天纪录片里的镜头一定会重新浮现在他们的脑海,也更能体会到其中的奥义。

    陈鹤琴曾经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天地万物都是这个星球的美好馈赠。让孩子们享受“野趣”,懂得与自然发生链接,像一片片绿叶那样自由舒展,奏响灵动成长的曼妙乐章!未来,我想让孩子们听到更多自然的“声音”,挖掘更多自然的“奥秘”,感受更多自然的“神奇”,让生命自然成长,让教育自然发生!

日拱一卒  功不唐捐

花园高级中学英语教师 郑晔华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经常对学生说:“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坚持一定会有进步的。”学生们听的多,却采纳的少。

    2023年6月毕业的学生中,有一名男生,其他任课老师都说他有个聪明脑袋,就是太懒了。但是在英语这门学科上,我也没看出他哪里聪明了。他的表现非常稳定,就是不学。我私底下找他,好声好气地说:“高中现在才开始,你看看自己的英语成绩,最低11分,最高30分,这样的成绩,英语学考肯定是过不去的,我不求你多么努力,至少课内的任务要完成吧。”他低着头,不狡辩,不表态。在我几次三番找过他之后,他在英语课上表现得更加不耐烦了,一上课就开始睡觉,被我罚站到教室后面也一脸无所谓。

    我知道,我永远叫不醒装睡的人,除非他自己醒来。我也改变不了一个不想改变的人,除非他自己想变。

    首考结束,马上就是高三的最后一个学期了,离高考只有短短的三个月了。说实话,那时候,作为任课老师,我对自己带的学生已经基本下了判断,判断这个学生能在高考拿到多少分。

    一开学,在日常的晚上和下课时间,我发现了一个闪闪发光的埋头背英语的身影,就是这个男生。还没开学的时候,他就在私底下来问过我,“老师,有什么能提高英语的方法?”我看着他首考的分数,30多分,刚刚考过学考线,内心有点悲哀:看,后悔了吧?高一高二不努力,高三最后一个学期知道努力了。我只告诉他:“背单词吧,死命背单词吧。英语单词就像是语文的汉字,是这门学科的基础,你没有基础,永远不要妄想爬到高空。”

    像他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迷途知返,或者叫做浪子回头。他们会在周考失利时来问如何提高成绩,会在学业不顺的时候来问如何记住知识点。我们的回答大同小异:“打基础,拼命学!”但是,坚持下去的人少之又少,有的人坚持了一天,有的坚持了一周,有的坚持了两周,然后就放弃了。那他能坚持多久呢?

    令我惊讶的是,他坚持了很久,久到所有任课老师都看到他的努力和进步,每一个任课老师在开会的时候都会提到他,他的努力太耀眼了。他的英语也的确有所进步,他会在晚上来问问题,会在下课抱着英语单词死啃,他好像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用了起来。那时候,我忽然觉得其实三个月也不是很短,也许我们能看到奇迹呢?

    成功之路难免坎坷。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在我们纷纷猜测他高考最终能考多少分的时候,他二阳了。反复的高烧把他所有的毅力和坚持都烧毁了,他又开始上课走神、下课睡觉的日子。那时候距离高考只有一个月多一点了,我私底下找到他:“你自己是怎么想的?现在你的身体已经好了,但是学习的劲头还没好。我不清楚你其他科目,但是我是能感觉到你的英语是在进步的!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走,你想好了吗?”和高一的时候一样,他低着头,什么也没说,不狡辩,不表态。我长叹一口气。

    过了数日,也就在我们纷纷为他可惜的时候,他又收拾好心态,扔掉了颓废,又开始努力了。这一次,他坚持到了最后。

    高考落幕,最后他的英语成绩是70多分,几乎是首考的两倍。这个成绩,我觉得非常对得起他那两个月的努力了。也许你们会问,那他最终总分多少,去了哪个学校?他选择复读了,回了老家再来一遍高三。相信这一次他能够从第一年8月坚持到第二年6月!

    他只是万千学子中平凡的一员,曾在上课与周公畅谈,也曾奋斗到午夜12点,独享美丽月光。我们身边有很多坚持过,坚持着,或许能够坚持下去的同学们,希望他们不畏将来,坚持当下!

    不畏山高路远的跋涉者,山川回馈以最奇绝的秀色;不惧风高浪急的弄潮儿,大海回报以最壮丽的日出。请记住,你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你。

    ▼三等奖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花园新闻 专版 00003 育人三张脸 2024-1-2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