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去过安徽黄山,却没时间去其附近的宏村。最近的一个假期,我总算如愿来到宏村。 宏村的秀丽、宏村的雅致、宏村的灵气,在此不多赘言。单就宏村每幢建筑门框和诸多客堂两侧的楹联,足够让人品味,令人赞叹、使人称奇。 先看一联:“克己最严须从难处去克,为善以恒勿以小而不为”。其意思是:克制自已的私欲,严格要求自己虽然很难,但却是每一个成功者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而要想一辈子努力做好事,不做坏事,就要注意“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根据这一楹联,当地学者余治淮提供了这样一个故事:徽州古人从小就受到终生行善的教育,婺源商人俞钧,刚成年就带着资金去广东经商,路上同船有位客商遗失了做生意的本钱,急得嚎啕大哭欲跳江自尽,俞钧好言劝慰的同时,将自己的银钱悄悄塞在其床下说:“你看那床下的钱是不是你的,如果不是你的,那就是刚才下船的人拿错了”。 失银的商人虽然没找到自己的银钱,但总算没有什么损失。然而,后来几个小偷因为分赃不均而斗殴,那位失银的客商才明白真相。可俞钧已经中途下船,不知去向了。一年后,失银客商千方百计找到俞钧,跪地感谢。俞钧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名便在广东广为流传,大家也都愿意和他交往。 非因报应方为善,岂为功名始读书。这副楹联则提醒人们,做好事、做善事,出发点不一定要求得福报;读书的目的并非为了日后能谋个一官半职,享受荣华富贵;读书,应该是享受多彩的人生。 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徽州古人重视读书,认为经商与读书应摆在相同的社会地位,这在“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的社会环境下,尤其难能可贵,显示出徽州古人观念的解放。 气忌躁言忌浮才忌露学忌满,胆欲大心欲细智欲圆行欲方。这是宏村乐彼园宽和堂大门两侧的楹联,可解释为:心气避免浮躁,做什么事都要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言语避免浮华,要善于倾听,不要夸夸其谈,让人感到华而不实;才能避免不分场合的过分张扬;学习则需要避免自满。胆要大,遇事要果断;但心要细,考虑要周到;智慧要圆通,要善于适应客观的变化,但行为却要符合道德规范。 宏村建筑门框、室内厅堂两侧富有哲理、教人做人行事的楹联随处可见。简短话语、聊聊数语,往往令人有豁然开朗、茅塞顿开、醍醐灌顶之感。 走遍宏村,乃至附近的村落,几乎每户人家门坊、每座宗族祠堂都写有楹联、格言,虽意思有所区别、巧妙各有不同、水平高低不一,但均凝聚着古人的智慧、思想、道德、见识,劝善、劝孝、处世、为人,通过含蓄而无声的形式传达出来,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教育与启迪 。 (林上军) 幸福驿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