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读书的人,都有自己习惯的读书时间。各人的读书时间不尽相同,但是在某一时段读书,已然成了一种习惯。 同城的一位文友,喜欢读书。每年年末,他都会梳理一下这一年所读的书,简单总结几句,发个朋友圈。每到岁末,我都盼着早点看到他朋友圈里的动态,想看看过去的一年里,他读了多少书,有些什么样的感受。读他的朋友圈,仿佛也有读他读过的那些书的感受,虽然间接简单,但也是一种念想。去年年末,他说这一年他读了100多本书。我去年读的书比他略少一点,但还是很羡慕他,有时间和精力去读那么多书。 我的读书时间,多数是零散的。比如忙完工作之后,午休之前,或是回家等待晚餐的时间等等,都可以读上几页,读诗或散文,并不需要连续的时间。而大段的读书时间,是在晚上,可以读更多自己想读的书。 有一段时间,每天坐班车去单位,中途要转一次车,转车时要等二、三十分钟。这段时间不长不短,坐在车上等,有些无聊,又不能走远。于是,每天都带一本书,在等车的时候,打开来读一会,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想想,一年中,在车上读书的时间累积起来,也不算短了。 我有个朋友,和我的想法一样,他在一线城市的一家杂志社当编辑。家离单位有段距离,每天坐地铁上下班要不少的时间。他说自己每天出门,都要带一本书放在包里。地铁上人多的时候,就听书。 去外地出差或旅行,会根据时间长短和所要到达的目的地,带上一本,或几本打算读的书。有一年去三亚,带了几本沈从文的书。在飞机上读完他的《湘行散记》,忽然就有了离家的惆怅。相比于飞机的便捷,我似乎更羡慕沈从文在回乡途中,山一程水一程的漫长,有那么多时间坐在船上,可以写信、画画、读书、看风景,还可以默默地想念一个人。漫长的旅程,也是一本可以慢慢去读的书,有山水、风俗,也有民情、物事。 最好的读书时间,是在晚上。忙完一天的事,捧一杯淡茶,走进书房,有几个小时是属于自己的夜读时光。夜里,窗外的灯火,从繁密阑珊到渐渐稀疏,夜慢慢安静下来。此时,轻轻翻开书页,灯光下,文字一行行入目,清爽而又干净。在文字中,遇人、知事、见物、识情、辨理、明哲之类,是许多种可能的遇见,也会引发更多种可能的想象,我沉迷于这种读与思中,那是可以独自沉浸其中的快乐。每读至夜深,仍有手难释卷的不舍。不舍,终是要舍。放下书,是期待下一次打开,继续下一次更好的阅读。 晚上睡觉前,习惯性地打开手机,翻开朋友圈,简单浏览一下。经常发现一位湖南的文友,差不多也刚读完书,拍了几张正在读的书页上的内容,书上有眉批、标记,或是他书的扉页上写下一两句读后感,或者只是记录下时间,忽然就觉得很亲切,一种同读的亲切。在我读书的很多个夜晚,也有许多人和我一样,正在读着自己喜欢的书。我们所读的书目不一样,读书后的感受也不一样,我们甚至不知道彼此,可我们有一段重叠的共同读书的时间,如此就很好。(章铜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