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艺苑
3  
4版
风物闲美
高考生父母
《母爱》
《水上竞技》
《清凉瀑布》
古诗词里话芒种
夏日乡村
《童心未泯》
岁月深处的摄影师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国花园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年6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古诗词里话芒种
2025-06-11

    时序更迭,岁月如梭,转眼又是芒种时节。此刻,江南水乡,烟雨蒙蒙,万物皆在这芒种之刻,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北方小麦成熟,收割脱粒,更是热火朝天。我漫步于田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对古诗词的热爱与怀念,那些关于芒种的诗句,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与眼前的景象交相辉映,共同勾勒出一幅诗意盎然的画卷。

    “芒种看今日,螳螂应节生。彤云高下影,鴳鸟往来声。渌沼莲花放,炎风暑雨晴。相逢问蚕麦,幸得称人情。”古时的诗人们,以细腻的笔触捕捉到了芒种时节的独特风情。今日便是芒种,螳螂适应节令,依时而生。彤云在天空高低翻涌,投下变幻的影子;鴳鸟在空中来回穿梭,发出悦耳的鸣叫声。水清的池中,莲花正在娇艳绽放;经过炎热的夏风和暑雨的洗礼,终于迎来了晴朗的天气。人们在相逢之时便问起蚕丝和麦子,幸运的是乡村仍保留着淳朴的人情。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田间地头,农夫们正在辛勤地劳作,他们手中拿着秧苗,一行行地插入水田之中,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希望。“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水乡女子们正在采摘菱角。她们身着轻纱,笑语盈盈,这是江南水乡最美的风景。“芒种时节雨霏霏,田野池塘处处蛙。”富有诗意的雨声和蛙声,在芒种时节是如此清幽。

    在古诗词里,芒种大多展现了一幅幅生动而丰富的农耕景象和季节变迁的情感。

    有写农忙景象的,如:“麦头熟颗已如珠,小厄惟忧积雨余。丐我一晴天易耳,十分终惠莫乘除!”宋代范成大的《刈麦》,描绘了麦子成熟时农民们忙碌收割的景象,以及他们对好天气的期盼。“新秧初出水,渺渺翠毯齐。清晨且拔擢,父子争提携。”宋代楼璹的《耕图二十一首·拔秧》,则描绘了水稻秧苗的移栽和父子共同劳作的情景。

    有写气候特征的,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代赵师秀的《约客》,反映了江南地区芒种时节多雨的特点,以及雨水带来的生机与活力。“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则通过描绘清风明月、蝉鸣蛙叫,展现了芒种时节夜晚的宁静与和谐。

    有写情感寄托的,如:“芒种逢花已自难,瑞云攒处凭栏干。烦君问取同州例,一干三花奏牡丹。”宋代周孚《高邮知军觅芍药一枝五花三绝 其一》,这首诗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花卉文化的热爱和对于美的追求。“目极千里无山河,麦芒际天摇清波。”唐代柳宗元的《闻黄鹂》,则通过壮观的麦田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丰收年景的喜悦和对农民辛勤付出的赞美。

    古诗中的芒种,不仅是对农事活动的描绘和气候特征的记录,更是对季节变迁中人们情感变化的反映。这些诗词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芒种时节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同时,它们也传承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农耕文化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魏有花)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花园新闻 艺苑 00004 古诗词里话芒种 2025-6-1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