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良渚文化村迎来了诸多考察团——未来社区正式提出以来,全省各地脑洞大开,探寻未来社区建设的路径。 因为一场“邻里实验”声名鹊起的良渚文化村进入公众视野。其实,良渚文化村更像是社会基层自治探索的“先行者”。给来访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这里既有田园式熟人社会的特点,又有现代式公共自治的理念,承载了创建者、参与者和其中安居乐业者的梦想。 社区基金会、村民公约、社区议事会……这也是浙江未来社区建设中,有关未来治理场景的几大关键词。 浙江的未来社区,要探索基于大数据的“党建引领+社区自治”和谐社区治理模式。坚持“政府导治、社区智治、居民自治”创新,依托社区综合数据平台,鼓励社区居民志愿参与,积极发展社区基金会、社区议事会等自治组织,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未来社区智慧治理体系。 良渚文化村的试验让人嗅到了这样的味道。这里有一套规范的议事流程:村民提出建议后,由社区牵头号召居民代表、法律界人士、物业公司一起洽谈,形成方案后公开征求村民意见,实施后成效也要公示。而社区公益基金会是社区资源链接者,让村民的良善行动有了经济保障。 更有意思的是,在良渚文化村,开发商履行的公共职能正逐渐退出,一批高素质且有公共意识的业主成为社区发展的原生动力。参与这场实验的一位亲历者说,“如果社区将议事规则在入住前讨论并制定起来,日后治理成本会很低。” 对浙江的未来社区而言,这样的场景或将成为标配:未来服务场景提及,推广“平台+管家”物业服务模式,创新社区商业供给等增值服务的遴选培育机制,通过“优胜劣汰”精选优质供应商纳入到产业联盟中,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各类生活服务。 也就是说,在未来社区,物业公司管理社区将成为过去时,居民成为社区发展的源动力。按照方案规划建设的社区,居民或许不用缴纳物业费了。 这背后的支撑来自信息技术的高度成熟和广泛应用。专家介绍,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加上共享经济迅猛发展,优化组合物业服务有了技术、认识的基础。社区原来靠人工完成的大部分用人工智能来实现,比如,门禁系统靠指纹、密码、微信、刷脸等实现。 未来社区将建设一个类似京东、淘宝的未来社区智慧服务平台,全面融合和赋能九大场景,将所辖范围内的社区吸收到平台上,业主可通过手机点评服务态度、支付服务费用。“实际推进中要以专业生活服务零距离为目标,以共享模式创新应用为根本理念,以实现居民零物业费为获得感,实现精准匹配、快速响应、零延反馈。”柴贤龙说。 事实上,这些年来,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到杭州、南京、成都等二线城市,顺应科技发展趋势,各地纷纷启动社区智慧化建设。浙江未来社区建设正是汲取了这一成果,注重以网络科技的最新成果为核心,在建设中彰显智慧化。 浙江未来社区建设,围绕党建引领的治理创新、社区自治组织、开放协商的议事机制、数字化精益管理机制等,或将提供一个精细有序的基层治理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