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关注
3  4  
华为何以征服世界
华为文化怎么理解?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国花园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7月2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华为何以征服世界
深度解读华为文化与任正非管理精髓
2019-07-23

    华为文化“声名远播”的是“狼性”和“艰苦奋斗”,这两个词几乎所有的私企老板都“闻之窃喜”,而员工们则莫不“闻风丧胆”。太多企业只吸收了“狼性”和“艰苦奋斗”这两个概念,却无法理解华为文化价值理念的内在“逻辑性”和“体系性”,更缺乏企业管理与员工激励的“配套机制与流程”来保障落地执行。因此,那些学习借鉴华为文化的企业,焉有不败之理?

    当然,华为的这套企业文化的管理体系,也绝不是任正非一人的智慧之功,而是在累计耗资近10亿元、先后聘请15家中外顶级管理咨询机构常年进驻、再加上20多年的经营实践逐步打磨积累成型的。

    任正非曾在2016年MWC展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讲到——“华为的文化某种意义上讲不就是共产党文化嘛,以客户为中心不就是为人民服务嘛;为共产主义理想冲锋在前,享乐在后,不就是奋斗者文化嘛。董存瑞和黄继光都是光荣的,共产党不是长期艰苦奋斗嘛,共产党没有大起大落,豪华生活。”

    听起来“大道至简”,毫无秘密可言,从华为企业文化的价值内核及任正非的个人管理思想发源来看,却是实情,并非任正非在恭维迎合谁。但从华为企业文化体系和管理方法论的形成确立过程来看,却又绝非如此简单,大有文章。因为华为文化体系和管理方法论,不仅吸收了中国古今的思想理论精髓,还借鉴了大量的西方企业管理理论方法,是一种跨东西方文化、跨学科领域交融的思想理论体系。

    一、“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华为核心价值观

    2010年,任正非曾给到华为取经的欧洲某大型电信企业的高管们上课,授课的题目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 任正非说:“这就是华为超越竞争对手的全部秘密,这就是华为由胜利走向更大胜利的‘三个根本保障’。”

    这三个方面,也是个铁三角,有内在联系,而且相互支撑。以客户为中心是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方向;艰苦奋斗是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手段和途径;以奋斗者为本是驱动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活力源泉,是保持以客户为中心的内在动力。

    这就是华为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体系性”之所在。听过华为文化这句描述语句的人很多,但真正能完整了解这句话的内涵和外延,极其内在逻辑关系的人,可能会少之又少。

    1、“以客户为中心”——华为文化的首要价值观

    (1)以创造客户价值为中心——华为对“奋斗”的定义是“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任何微小活动”。这是华为企业文化中的首要价值理念,而且把“创造客户价值”作为衡量一切“奋斗”行为的唯一标准,很巧妙的把“以客户为中心”融入了每个“奋斗者”的血液之中。这条对“奋斗”的定义也体现了华为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内在“铁三角”关系。

    2、“以奋斗者为本”——驱动华为员工的动力源泉

    (1)“奋斗”的内涵

    “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任何微小活动,以及在劳动的准备过程中,为充实提高自己而做的努力,均叫奋斗。否则,再苦再累也不叫奋斗。”

    第一,华为的“以奋斗者为本”,是建立在“以客户为中心”的基础之上的。为劳动的准备过程而充实自己的行为,最终的目的仍然是通过劳动为客户和企业创造价值。总之,与客户价值无关的行为,多艰苦都不能算“奋斗”。

    第二,奋斗不仅是个人,更要求群体奋斗。对做的好的不能眼红,对做的不好的要帮带。

    华为核心价值观可概括为“一个中心,一个半基本点”,是有强内在逻辑的——“以客户为中心”是“奋斗”的方向;“艰苦奋斗”是保障“以客户为中心”和创造“客户价值”的手段和途径;而“以奋斗者为本”则是“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内在驱动力。而且的“奋斗”还与“群体”和“团队协同”紧密关联,这就是华为企业文化“体系性”的厉害之处。

    (2)、“奋斗”的外延

    第一、群体奋斗——华为的艰苦奋斗不仅要求个人,同时还强调整个群体奋斗的重要性,“华为文化的真正内核就是群体奋斗。下一个时代是群体奋斗、群体成功的时代,这个群体奋斗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别人干的好,我为他高兴,别人干的不好,我帮帮他!”

    第二、投资也是奋斗——“投资者也在奋斗,他把自己的钱拿出来,参与这里面,他就要承担风险与责任,所以奋斗包含这两方面。这两方面的目标是一致的。”华为的“艰苦奋斗”,并非狭隘的局限于你时间或体力层面的付出,你也可以付出“资本”来加入奋斗的行列,这其实是早年鼓励有配股权的员工,积极掏钱购买华为的内部股。当然,自从2010年后,华为的内部股早已不需要鼓励购买了,因为分红加增值的年化收益率50%左右,早已是想买没配额了。(华为近几年的新进员工配股改为TUP,只分红而无股本增值权益。)

    (3)“奋斗者”的利益

    第一、“不让雷锋吃亏”——既是对“以奋斗者为本”的必要补充,同时也是所有“奋斗者”个人利益的有力承诺。在华为新员工培训中,在强调“以奋斗者为本”的核心价值观的时候,必须同时强调“不让雷锋吃亏”利益分配首要原则。这相当于给所有已经在路上的“奋斗者”和即将踏上“奋斗者”之路的新员工吃了一颗定心丸,只要你愿意在前方冲锋陷阵、努力奋斗,就不必担心自己的个人利益问题。这一点,恰恰是很多学习华为“狼性”文化的中小企业所忽略的关键一环。

    第二、内部持股制度——如果说“不让雷锋吃亏”是从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务虚层面对所有“奋斗者”利益的口头承诺,那么华为的内部“虚拟受限股”制度,则是对所有“奋斗者”的利益从执行机制上提供的现实保障了。所以说,企业文化要落地,必须有配套的执行机制来保证。

    第三、“没有绝对的公平”——“您有时会感到公司没有您想像的公平。真正绝对的公平是没有的,您不能对这方面期望太高。但在努力者面前,机会总是均等的,要承受得起做好事反受委屈。”这句话则告诫所有“奋斗者”,华为在个人利益回报和分配上会保证“不让雷锋吃亏”,但是任何考核制度和利益分配标准,都无法做到绝对的公平公正,所以在业绩考评或薪资奖金分配问题上,如果存在一定的偏差,也不要去计较。

    这对平衡华为社招员工和同级别老员工之间的利益分配上作用很大。因为几乎所有的外聘新员工,无论你多努力出色,即使月薪可能会比同级别的老员工高,但由于在年终奖和股票分红上的差异,会导致土著老员工的综合年收入,远高出同级别社招员工一大截。在此问题上,一旦薪酬保密在员工私下交流中被突破,就可能引发社招员工的极大不满。因此,如何在不平衡的薪酬体系中,尽量平衡员工心理和情绪,就落在文化和精神层面的价值观修正了。

    二、“深淘滩、低作堰”——成就客户,做厚供应商

    1、概念出处——“深淘滩,低作堰”原本是古人治理都江堰的一句名言,是在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次年,任正非在内部讲话中提出引入华为的企业文化中的价值理念之一。

    2、任正非的内部讲话摘录——苦练内功,克已待人

    “李冰留下‘深淘滩,低作堰’的治堰准则,是都江堰长盛不衰的主要‘诀窍’。其中蕴含的智慧和道理,远远超出了治水本身。华为公司若想长存,这些准则也是适用于我们的。”

    深淘滩,就是不断地挖掘内部潜力,降低运作成本,为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客户决不肯为你的光鲜以及高额的福利多付出一分钱的。我们的任何渴望,除了用努力工作获得外,别指望天上掉馅饼。公司短期的不理智的福利政策,就是饮鸩止渴。

    低作堰,就是节制自己的贪欲,自己留存的利润低一些,多一些让利给客户,以及善待上游供应商。将来的竞争就是一条产业链与一条产业链的竞争。从上游到下游的产业链的整体强健,就是华为生存之本。

    3、“不做黑寡妇”——任正非在解释强调“深淘滩、低作堰”价值原则的过程中,还引用了另一个反面概念“黑寡妇”(一种与雄性交配后会吃掉对方的毒蜘蛛),强调华为“不做黑寡妇”,要利益共享“做厚供应商”,这样就不会让产业链上的供应商或合作伙伴对华为产生恐惧或芥蒂之心。

    “深淘滩、低作堰”乍听起来有点拗口,仔细琢磨后竟有“葫芦虽小,内含乾坤”的包罗万象之底蕴气势!这6个字具有极强的普世智慧,大到一个国家,中到一个企业,小到一个人,在对待自身内在修为和处理外部关系时,都可以适用此条价值原则。

    三、“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团队协作精神

    这句极具煽动力的豪言壮语,同样来自湘军名家曾国藩的论述——“呼吸相顾,痛痒相关,赴火同行,蹈汤同往,胜则举杯酒以让功,败则出死力以相救。”

    作为军人出身的任正非,在华为创办之初,估计是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来研究中国古代的军事战略和战争理论的。任正非很早就提出了“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这个口号,但起初纯粹是出于强调团队精神的口号,并没有明确的配套落地保障机制,但后来在华为发展壮大后,发现“部门墙”问题严重,于是又重新把这个口号提出来,并上升到企业文化的层面,来作为促进企业管理协作流程顺利推行的价值原则。

    原文表述——“我们是小公司时,提出了‘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的口号,那时大多出于精神(层面)。而我们这时继续强化这个口号的目的,是希望打破流程中的部门墙。”

    “现在行政管理团队的权力太大,而流程Owner的权力太小,致使一个一个部门墙,越积越厚。这样无形中增加了较大的成本,是竞争力削弱。”

    “我们要用制度来保证这种精神传承,要让为全流程做出贡献的人,按贡献分享到成果。”

    从最后一句即可看出,华为的团队协作过程可以用管理信息系统流程来记录的,并可通过考核来保证所有参与业务流程协作的部门和个人利益。相反,如果团队协作精神仅仅是停留在文化和口号层面,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四、“烧不死的鸟是凤凰,从泥坑中爬起来的是圣人”——挫折抗压与自我批判

    1、“烧不死的鸟就是凤凰”

    任正非讲话原文——“烧不死的鸟就是凤凰”,这是华为人对待委屈和挫折的态度和挑选干部的准则。没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今后如何能做大梁?其实一个人的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上。生活的评价,是会有误差的,但决不至于黑白颠倒,差之千里。要深信,是太阳总会升起,哪怕暂时还在地平线下。”

    任正非关于“烧不死鸟的是凤凰”的讲话,原意是针对员工考核评价及利益分配的公平性问题提出的,告诫员工在遭受不公正的评价或待遇时,不要对公司失去信心,不能灰心丧气,要相信太阳终究会升起来。

    这与后半句“从泥坑里爬出来的人是圣人”的讲话背景和原意略有不同,但这两句话的内涵十分接近,本质上都属于强调员工的挫折抗压能力和逆商能力。

    2、从泥坑中爬起来的是圣人——在自我批判中进步

    任正非讲话原文——“整整八年前,研发体系组织了几千人参加了‘中研部将呆死料作为奖金、奖品发给研发骨干’的大会。把研发中由于工作不认真、测试不严格、盲目创新等产生的呆死料单板器件,把那些为了去网上救火产生的机票,用镜框装裱起来,作为“奖品”发给研发系统的几百名骨干。”

    “当时研发体系来征求我对大会的意见,我就把‘从泥坑里爬起来的人就是圣人’这句话送给他们。我想,八年前的自我批判大会,和八年后的这个表彰大会,是有其内在的前因后果的。正是因为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自我批判,不断反思自己,不断超越自己,才有了今天的成绩,才有了在座的几千圣人。”

    自我批判是无止境的,就如活到老学到老一样,陪伴我们终身。学到老就是自我批判到老,学了干什么,就是使自己进步。什么叫进步,就是改正昨天的不正确。

    自我批判,不是自卑,而是自信。只有强者才会自我批判,也只有自我批判才会成为强者。

    自我批判是一种武器,也是一种精神。是自我批判成就了华为,成就了我们今天在世界上的地位。我们要继续提高竞争力,就要坚持自我批判的精神不变。

    任正非最初谈“从泥坑中爬起来的人是圣人”这句话,是为了发扬华为人的“自我批判”精神,为了防止把一些员工“批死”或“批蔫”,才引入了这句话,对“自我批判”进行补充和纠偏。

    但对员工而言,这句话无疑极大的强化了内心的抗压能力,能正确对待所面临的委屈、压力、挫折和逆境。

    小结:“烧不死的鸟是凤凰,从泥坑中爬起来的是圣人”,这两句本都不是任正非要强调的核心价值观或管理思想,都只是在强调“相对公平”和“自我批判”等话题时,作为补充才提到的。

    但因华为所在ICT行业市场中,面对的客户大多是具有垄断优势的国家企业,在面对华为时具有绝对优势地位,以及海外市场面临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阿尔卡特-朗讯等一众国际巨头的激励竞争,所以华为员工常常压力巨大。因而这两句豪壮的口号,也是华为员工在遭受“一万点伤害打击”时的一剂有效“强心剂”!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花园报 关注 00003 华为何以征服世界 2019-7-23 2